为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调整医疗资源配置, 2017年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实施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建立了以三家三甲医院(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黔西南州中医院)为龙头医院的三个医联体,成员单位包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等18个单位,覆盖了100%的县市人民医院和50%的县级中医医院。州人民医院与贞丰县人民医院按照“全面帮扶、稳步推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的原则,组建了紧密型医联体,实现责权统一。加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全州各县(市)初步建立了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县域内医共体,为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兴仁市、普安县被纳入省级县级医共体建设试点。
构筑分级诊疗新模式。以推进分级诊疗为载体,积极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制定差异化支付政策,建立合理的就医流向,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黔西南分级诊疗新模式。从统计数据看,2016年全州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106人次, 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二、三级医院转诊6722人次;而2018年全州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上升到223人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二、三级医院转诊下降到4975人次;基层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51.83%,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占比8.9%,县域内就诊率78.44%。仅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一项,从2016年底的17.2%上升到2018年底的30.17%。在解决患者不愿下转基层医院康复疗养“上转容易、下转难”问题的同时,正逐步有效缓解乡镇医院无人看病、上级医院人满为患现状。
助推医疗健康扶贫工作。由于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解决了部分地方卫生人员不足的问题,人员分配上得到点面兼顾,为医疗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州共组建611个家庭医生团队,全州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1.72%,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实现全覆盖。
远程医疗建设促进“上下联动”。全州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项目建设投入资金1.3亿元,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州县乡三级医疗专家团队会诊医生在册人数为462人,其中影像诊断医生50人、心电诊断医生数50人,133个乡镇卫生院均具备了与上级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县乡一体化”。截止2019年1月,全州共完成远程会诊10354例,远程DR诊断3121例,远程心电诊断2286例,远程医疗业务已进入常态化运行。
(编辑 黄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