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卫健2023·主打一个精彩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砥砺奋进的贵州卫健人奋进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进中有新”的精彩成绩单!
2022年12月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与贵州医院通过5G技术实时连线,为6岁患儿成功实施省内首例5G远程机器人辅助小儿骨骺阻滞手术;
2023年7月4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成功为出生仅10天的先天性隔疝患儿完成微创胸腔镜下膈肌修补术;
2023年8月19日,浙江省人民医院与毕节医院联合开展西南地区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为17岁患者实施左肾肿瘤根治术;
2023年11月1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老年髋部骨折中心成功为97岁高龄的老人实施“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一次次疑难手术的成功实施,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次次称赞。不出省就能享受到“国家队”医疗服务,这得益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两年来,贵州省累计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5个,位列全国第五、西部第一,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分别称赞:贵州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全国的标杆,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全国推广。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引进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区域医疗服务“高地”,减少跨区域就医。两年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先后落地。
贵州省内5家大型三甲医院先后挂上“国字头”后,借助“国家队”的高水平医疗服务,引进更多先进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截至2023年底,贵州获批的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累计派驻专家571人、长期在黔专家137人,开设门诊科室225个,门急诊量超过83万人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411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4项、西南空白20项、省内空白78项;派驻专家累计开展手术2989例,疑难手术占比88.2%。现如今,不少罕见病、疑难重症在省内便可及时治疗,如冠状静脉窦无顶综合征矫治、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部血管环切断、动脉调转、心房调转、双调转、内外通道矫治、人工椎间盘植入、前路颈椎寰枢侧块关节植骨融合内固定等,群众优质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极大释放。
两年来,贵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吸引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超15.8万名患者前来就医。
不仅如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不断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提升。面向市、县级医院,开展专科技术协作及医联体建设,以技术培训为抓手,重点抓好人才团队培养与技术普及,拓宽帮扶维度、深化帮扶力度。
贵州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一院一策”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行管理聚焦打造医疗龙头,深化合作共建,针对性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降低治疗费用,减少跨省就医,让广大群众就近享受优质便捷的高品质医疗服务。
数说
图说
2023年4月6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揭牌。2023年,来自上海的小儿心胸外科专家陈会文带领团队,在贵州实施了近300台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来自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北京派驻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副院长刘亚波为患者做手术。“我们有信心经过3到5年时间的建设,在医院管理、医院文化、医疗技术方面实现同质化,把依托医院打造成和输出医院相同的水平。”
2023年12月20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正式开诊。12月19日至20日,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举办了以“粤黔携手·健康同行”为主题的大型义诊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