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贵州省两会召开,来自医药卫生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健康贵州建设提出了不少“接地气”“冒热气”的建议、提案。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近代表委员,听他们介绍履职感悟、大会期间关注的话题,以及新的一年里的工作打算和美好期待。
左石:持续深化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 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和扩容仍是2024年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得到了体现。今年我省将争取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获批建设,做强省级龙头医院,提升全省疑难重症救治能力,这对贵州的卫生健康事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带动我省医疗水平大幅提升。”2024年贵州省两会召开期间,省政协委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左石高度关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问题。
202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与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国家区域医学中心的框架协议。随后,北京协和医院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签署帮扶协议。这是北京协和医院与有“小协和”之称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又一次牵手,也是一场新时代跨区域帮扶合作的探索。新的一年,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身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左石对此充满期望。
“北京协和医院是全国最顶尖的医院之一,综合实力在全国一直位居第一。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1941年北京协和医院在贵州所创建的,在办院理念、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上均参照并传承‘协和血脉’。尽管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医疗水平与北上广、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左石介绍,贵医附院以畅通“急危重、疑难罕”双向转诊绿色渠道、打造专科联盟、探索互联网分级诊疗与合作创新模式等形式加强与北京协和医院协作共建,“加快建设区域医学高地,最终要建成建好区域医疗服务高地。”
为力争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左石希望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土地、规划等;二是省财政加大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建设的支持力度,统筹落实资金和专项经费,解决好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三是有关部门结合我省实际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比如管理制度、人员薪酬、创新机制等,推动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早日获批建设,做强省级龙头医院,更好地为全省乃至周边省份的群众提供更优的医疗卫生服务。
高鸿:提升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诊疗水平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带动贵州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特别是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诊疗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级的优质医疗服务,还满足了周边省份患者的就医需求。”省政协委员、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副院长高鸿见证了我省实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带来的变化。
省政协委员、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副院长高鸿
去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正式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有普通外科与器官移植中心、呼吸与危急重症中心、肿瘤中心、心脑血管中心四大临床中心,输出医院派驻专家包括心脏外科、肾内科、神经内科、护理等科室,有一支实力雄厚、技术过硬的多学科队伍,重点针对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开展诊疗服务。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医院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和医疗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一直围绕学科建设攻关。
高鸿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驻专家座谈交流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医院的学科建设、运营管理、优质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扎实做好平移管理、平移人才、平移技术,真正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医疗水平均等化,推进临床学科建设,培养配备学科带头人,带动贵州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全方位发展。”高鸿表示。
李艳:突破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难点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很丰富,针对性很强,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省政协委员、赫章县中医院副院长李艳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中医药工作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省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作为强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李艳作为一名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工作者,通过调研发现了一些制约我省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堵点:基层中医医疗机构重点专科申报存在很大困难;学科带头人短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受阻,在于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较低和医保范围狭窄。
为此,李艳建议在基层中医医疗机构重点专科申报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尤其是在科研成果、院内制剂、高职称人才、基础设施、先进设备等方面给予倾斜;希望得到优质中医药人才及新技术的下沉,给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优质资源保障;加大医保政策支持,扩大中医诊疗技术医保报销范畴以及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标准。
此外,报告中关注“一老一小”相关内容。李艳介绍,现在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已建成了儿科、老年病科以及康复科等。“以康复科为例,卒中患者急性期住院周期一般7-14天,后续康复周期则需要3-6个月,多数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通过中医诊疗技术和物理治疗方式来完成。但实际工作中,多数物理治理方式和一部分中医诊疗技术不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增加了患者负担。部分患者因此放弃后续康复治疗。”为此,李艳表示,希望得到相应的价格调整和医保政策支持。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近30年,李艳深刻感受到,近年来贵州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和质量、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群众就医便利程度等发生了显著变化,不断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在此我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李艳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