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亲戚说这里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就从革东镇坐班车来这里看病的。”剑河县革东镇居民文彬是县公安局的退休民警,因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颈肩疼痛和右上肢疼痛,多年四处寻医还不见好,近日,慕名来到剑河县岑松镇中心卫生院温泉分院,经过中医针灸和推拿治疗,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原来这边肩膀很酸痛,手都抬不起来,现在可以自由地活动了。而且我坐车过来也方便,我看附近很多村民都来这里治疗。”
剑河县岑松镇中心卫生院温泉分院中医师正在为患者做针灸治疗
剑河县位于雷公山山区腹地,部分村落山高路远,群众就医曾面临诸多困难。近年来,剑河县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点建设,全力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满足周边村民就医需求。
“目前,我县在人口较多的3个村开设医疗延伸服务点,对辖区群众开展基础医疗服务,这几个村距离县城和乡镇较远,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小孩,看病就很不方便。我县统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资金,为延伸点购置心电图机、生化检测仪等设施设备,延伸点的开设极大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剑河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杨学锦说道。
剑河县村级医疗延伸服务点均按照乡镇卫生院标准进行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和药品配备,满足辖区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需求。同时,加大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开展了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得到患者充分的肯定。
为了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沉、资源下沉,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满足广大群众就近获得同质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黔东南州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各县(市)要结合人口流动和就医需求,进一步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标准、强化保障等措施开展村级延伸点建设,将服务人口较多、群众就医需求较大的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保障农村地区群众就近就医。
走进岑巩县注溪镇中心卫生院周坪分院,除了配备诊疗室、中医理疗室、药房、收费室、病房外,还设置有B超室、心电图室、检验室等,整洁明亮,设备齐全,医务人员正认真细致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有了这个分院我们看病更方便了,从家里面过来我们几分钟就到了,这里环境很好,医生服务态度也很好。”注溪镇周坪村村民邓长忠笑着说。
2024年,岑巩县探索建立首个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延伸点,将卫生院服务和职责进一步延伸至村一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满足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我们将闲置的村幼儿园改建为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延伸点,这里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必要的医疗设备,可为周边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诊疗服务,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注溪镇卫生院院长张英勇介绍道。
据悉,周坪分院作为注溪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延伸点,除了将周坪村、小堡村、哨坪村三个村卫生室人员整合到周坪村中心卫生室集中办公外,还选派了一名副院长和2名业务骨干到该分院轮班开展工作,并对人员、业务、器械、财务、考核、绩效等实行统一管理,为让农村群众能就近享受到同基层卫生院一样的医疗服务,黔东南州统一制定了分院或服务点建设标准,通过“固定清单+特色专科”建设模式,设立诊断室、检验科等基础科室及“中医阁”等特色科室,保障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在服务质量、薪酬待遇、医疗资源等实行统一化管理,由辖区乡镇卫生院下沉一名分管副院长和一名骨干医师,全面负责延伸服务点医疗安全和内部管理工作。
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建设资金投入,重点保障刚需医技人员、医疗设施设备等配备,增强医疗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借助东西部协作项目支持村级延伸点基础建设和能力提升。通过组建专家包保团队,定期选派专家到延伸服务点开展带学带教、义诊巡诊服务。将延伸服务点后勤、临床、护理、院感等工作全部纳入乡镇卫生院质控体系,定期督导考核和通报奖惩。同时,将延伸服务点下沉人员绩效奖励提高,引导医务人员下到基层、留在基层、愿在基层。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已建成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38个。到2025年底,力争每个县(市)要将3至5个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保障全州农村地区群众都能就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