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党委宣传部、卫生健康局、教育局、科技局、团委、科协、计生协:
为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扎实推动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及“七个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大力普及健康科学知识,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营造人人崇尚健康、人人享有健康的良好氛围。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太阳城娱乐官网、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科学技术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贵州省委员会、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计划生育协会、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八部门决定,联合举办2023年贵州省第三届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时间
4月底-9月30日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太阳城娱乐、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科学技术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贵州省委员会、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计划生育协会、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
承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三、征集范围
全省范围内的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社会团体、个人等均可投稿。
各市(州)卫生健康局负责收集汇总辖区内各卫生健康部门和单位参赛作品并统一报送,报送的参赛作品总数不少于30件,其中视频类、图文类、表演类、音频类等每一类别不少于5件。
四、征集主题
(一)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素养相关主题。如科学就医、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心理健康等。
(二)传染病防控相关主题。如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防护措施、预防接种等。
(三)妇女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主题。如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孕产期保健、近视预防、托育服务、母乳喂养、防范意外伤害等。
(四)老年人健康相关主题。如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康复护理、老年人跌倒、伤害预防与急救等。
(五)癌症防治相关主题。如癌症病因预防、防癌筛查、康复治疗等。
(六)中医药养生相关主题。如中医药文化知识、特色技术诊治,慢病防治、食疗食补、科学健身等。
(七)其他健康主题。
五、作品类别
参赛作品分为视频类、图文类、表演类、音频类、网络新媒体类等五大类别。每个作品选择一个类别报送。
六、类别要求
(一)视频类。公益广告、动漫、微视频等时长在5分钟以内;专题片、纪录片、电视栏目等时长在20分钟以内;画面质量优,可供后续传播使用,为MOV、MP4等主流视频格式,1080P高清影像。
(二)图文类。长文及科普图书应具有著作权和原创性,文字为中文简体,内容以人民群众健康知识为重点,要点突出、形式新颖;海报、图片以JPG格式征集。
(三)表演类。演讲(参演选手限1名)和舞台剧(歌舞、小品、相声、情景剧等节目,参演选手2人及以上)均以视频形式报送,时长30分钟以内,为MOV、MP4等主流视频格式,1080P高清影像。
(四)音频类。包括健康科普专题音频、广播剧、有声读书等。音质清晰,完好无损,为WAV、MP3等格式。单个作品时长不超过20分钟,有声书单个作品时长不超过30分钟。
(五)网络新媒体类。提供健康科普信息的官方媒体平台,包括官方微信、微博、健康科普类APP和小程序等,正常运维1年以上。网络新媒体类需提供500字以内说明并附二维码。
七、作品评审
(一)作品筛选和初审:各市(州)卫生健康局负责收集、筛选辖区内卫生健康部门和单位参赛作品并择优推荐参评;其他单位、个人参赛作品由大赛组委会进行筛选推送参评;邀请贵州省健康科普专家库、高校、新闻媒体、科研机构等专家或代表对征集作品进行初审。
(二)作品复审和评定:邀请贵州省健康科普专家库、高校、新闻媒体、科研机构等专家或代表对征集作品进行复审和评选,结合作品传播效果等因素,评定等次。
八、奖项设置
(一)各类别奖项
1.视频类: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和优秀奖若干名;
2.图文类: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和优秀奖若干名;
3.表演类: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若干名;
4.音频类: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若干名;
5.网络新媒体类:设优秀网络新媒体奖5名。
对获奖作品颁发奖品及证书。
(二)优秀组织奖
根据各市(州)组织情况和作品报送数量质量等情况评选出优秀组织奖,颁发奖牌。
九、作品推广
获奖作品进入省级健康科普资源库,并在太阳城娱乐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以及各级各类媒体网站平台传播,择优推荐参评相关部门单位组织的活动。
十、有关事项
(一)组建大赛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等相关代表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组建大赛评委会,由贵州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高校、相关新闻媒体、科研机构等代表组成,评委会将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推荐作品进行评定。
(二)参赛作品以健康科普为主,不得含有药品、平台等商业宣传推广内容,不得含有低俗色情、暴力血腥、个人隐私等内容。鼓励采用我省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地方方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
(三)视频类、图文类、表演类、音频类参赛作品的创作时间应为2022年1月之后,网络新媒体类应正常运行1年以上。除网络新媒体类外,已参加过往届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国家有关部门单位组织评选的获奖作品,不得参与本次大赛。
(四)参赛作品要求具有原创性,不得侵犯第三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如提供的内容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或者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而导致任何争议、索赔、诉讼等后果,由作者或表演者承担法律责任,活动主办方和承办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五)参赛作品原则上须在县级(含)以上报刊、广播、电视台、流量网络传播平台播出及发行,并有一定的传播量。
(六)参赛作品主创人员不得超过4人,超过4人的需以团队名义上报。凡不符合征集要求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把关,确保报送作品的规范性、科学性、原创性。
(七)本次征集大赛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所有报送作品一律不予退还。报送作品均视为获得报送和制作单位或个人的同意,大赛组委会享有参赛作品的使用权,有权将参展作品用于本次活动相关的宣传展示,不向投稿者支付任何费用。
(八)各市(州)卫生健康局明确1名联络人员负责科普大赛联络工作,于5月5日前将联络人信息表报组委会邮箱(1319317999@qq.com)。其他单位、个人参赛作品直接报送至征集邮箱。
大赛组委会拥有本次大赛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凡报送作品的单位及作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项参赛要求。
十一、时间安排
(一)作品征集(2023年5—8月)。各地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动员,鼓励和引导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学校、协会、学会、媒体和相关企业、个人积极主动参加。各类作品征集时间截止2023年8月21日零时。
(二)作品评审(2023年8—9月)。8月21日起组织贵州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新闻媒体、高校、科研机构等代表对作品进行评审,确定获奖作品名单和等次。
(三)颁奖仪式(2023年10月)发布各类作品获奖名单,公布优秀组织单位。举行颁奖仪式。
大赛官方征集邮箱:gzsjkkp@188.com
联系人: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王俊强、余俊飞 0851-86843950
附件:
1.大赛市(州)联络人信息表
2.大赛参赛作品申报表(非网络新媒体类)
3.大赛参赛作品申报表(网络新媒体类)
4.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作品汇总表
2023年4月24日
附件下载:附件1-附件4.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