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群众心中一名可亲可敬的白衣守护者。作为一名村医务人员,韩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丝不苟、尽职恪守的务实精神,一心为民、救死扶伤是她扎根家乡工作的目标。
韩云卫校毕业后没有嫁到外地,动员男友到自己的家乡扎根。从2010年开始,韩云开始在家乡出水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一辆电动车和一只近十公斤重的药箱,见证了韩云这些年的风雨历程。田间地头,茅檐瓦下,矮床条凳上,到处都有她为乡亲们看病的身影。“小韩医生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能见到她。”乡亲们如是说。
今年大年初一,韩云却背起药箱,准备走进茫茫暮色。丈夫不解,大过年怎么还去看病?她向老公解释,一位乡亲患了胃癌,年前我与病人约好每周要上门打针的,今天刚好一周,你带娃娃慢慢做饭吃,我先走了,说完,韩云骑着自己心爱的电动车一溜烟走了,在韩云心里,做医生就是每天24小时要担责任,哪来的大过年?
据悉,一位60余岁的老人几天解不出大便,用了许多药不见效。家人只好请韩云上门。韩云心里清楚,老人有高血压,解不出大便就会增加中风的危险。于是,韩云戴上医用手套,一边为老人耐心地做腹部按摩,一边用手指做肛门按摩,毛衫湿透,汗流浃背,通过一个多小时的护理,老人终于排解了痛苦。患者的子女站在韩云身后甚感过意不去,韩云转过身摆摆手说“没事、没事,这回可以了”。
韩云到底帮过多少病人?乡亲们说,记不清了,总之,有病她帮,没病她也帮着防病。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深知农民的艰苦,深知群众生病时的无助,要怕脏怕累,就当不了村医。”韩云告诉笔者。
每次诊治患者,韩云总是要替患者着想,开低价药、开药效适宜的药,许多时候,韩云夜间上门为群众打针输液,第二天等起来,村卫生室门口排起了长队,找她看病人是越来越多。
多年来,韩云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视群众如亲人,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关爱、帮助困难群众上,风雨无阻、日夜继日地服务着父老乡亲。
在新发乡的31个村,提到村医韩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有人不竖大拇指,在出水村,一个挎着药箱骑着电动车到处上门打针输液的身影无处不在,群众的病看好了,韩云的电动车也骑烂了。韩云履行着一名“白衣战士”的神圣职责,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塑造着基层医务工作者甘愿吃苦、默默奉献的良好形象,真正实行了她扎根基层、无悔追求的梦想。
(编辑 田皓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