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24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群众心中他是了不起的“英雄”。说起岑巩县天星乡力元村村医樊兴和,周围的群众没有谁不伸出大拇指的,不仅是他具有“中西医结合”精湛的医术,更是他用一颗爱心守护乡邻安康的执着,用真情诠释着“岑人之美”,受到乡邻们的尊敬和爱戴。
记得樊兴和高中毕业后,准备和朋友外出合伙做生意,他看到一位亲戚家的小孩生病拉肚子,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导致死亡时,看到亲戚伤心欲绝的情景,他改变了外出做生意的想法,立志从医。在亲朋的推荐下,他到玉屏县城一个中药店当了学徒,跟随老中医学习医术,并掌握了治疗支气管炎、胆积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要领。1993年,力元村的村医年近七旬,不能再胜任村医工作,在村两委的推荐下,他担任了力元村的村医。
来到村卫生室后,除了一间房、一个柜、一张桌、一张椅外,什么都没有,他的心凉了半截,当时,有位在外打工的同学邀他去进厂,月薪不菲。曾在乡镇工作退休的父亲看出了他的心思,并鼓励他说:“群众健康无小事,热爱了就要付出,要不离不弃……”于是,他坚定地选择了村医之路,一干就是24年。
担任村医后,通过他积极申报,在县卫生局、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下,投入5万元对村卫生室进行改造,面积扩大到165平方米,设置了床位4张,配置了治疗室,购置了药柜、桌椅、彩电、沙发等物品,让村卫生室焕然一新。为搞好卫生室工作,他还制订了值班制度、卫生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确保卫生室工作规范化。为了提高医术水平,1998年,他通过自学,考入黔东南州卫生学校学习,2000年毕业后,他还是放弃在县城某医疗机构高薪聘请的机遇,回乡继续担任村医。
力元村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辖10个村民组、342户、1684人,为了开展好公共卫生工作,樊兴和对全村每家每户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每年走访至少要磨坏3双运动鞋,通过走访,目前全村建立健康档案1600份,对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慢性病管理均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体检,全村筛查出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88例、糖尿病患者27例、精神病患者7例,发现疑似结核病例2例。每月都组织近100名儿童到乡卫生院进行接种育苗,每年均动员150名育龄妇女到镇卫生院妇检。
“要不是樊医生帮我医治的话,可能我早就死掉了。”姚湾组56岁的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患者杨沛万感激地说,由于他行动不便,樊兴和每月都要去给他量血压、送降压药,让他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他学过中医,对治疗支气管炎、胆积病等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很好的疗效,慕名而来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2015年,江口县民和乡50多岁的杨大娘患严重的支气管炎,樊兴和通过小手术和中药进行调理,让他困扰10多年支气管炎得以治愈,每天到村卫生室看病的群众多达30人以上,除了本村、本乡、本县的病人外,还有镇远、玉屏、江口等周边县的病患者前来治疗。
年近五十岁的樊兴和在村医的岗位上24年,领到手的工资从120元到2000余元,从没怨言,在他的带动下,2006年,从黔东南州卫校毕业的爱人杨菊也成为邻近河塘村的村医,夫妇俩相互鼓励,默默地守护着一方乡邻的安康,即便是工资收入低,但他们每年还无偿为五保户、残疾人、孤儿垫付药费近千元,他虽然只是一个“小村医”,却用一颗爱心守护着乡邻“大健康”。
由于工作突出,2008年,樊兴和获得“黔东南优秀乡村医生”、2009年获得“全省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县、乡表彰达10余次。他辛勤的付出、高超的医术、贴心的服务、默默的奉献,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爱戴,都称他为“最美乡村医生。”
(编辑 田皓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