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遵医附院心血管外科成功为一例2月龄、体重4公斤的低龄先心病患儿实施了全麻体外循环下室间隔修补术、房间隔修补术。这也是心血管外科继今年3月1日为年龄4月、体重3.5公斤患儿成功实施全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来,又一例低龄、低体重的体外循环手术。其中2月龄也是目前贵州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最低年龄。
手术室现场
患儿年龄2月,体重4公斤,1个月时因感冒到遵医附院就诊,发现患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由于患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患儿一直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反复感冒、多次患肺炎心衰住院。随着年龄增大,病情不断加重,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挽救患儿生命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年龄小、体重低、发育不好、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加之反复肺部感染,使得手术治疗风险高、难度大、死亡率高。为有效减轻患儿肺部并发症,保证围术期患儿安全,取得更理想的手术效果,遵医附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刘达兴教授邀请了小儿内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共同讨论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在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治疗心衰,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由刘达兴主任主刀,在心血管外科龚启华博士、周浩主治医生及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共同努力,手术顺利,术后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现已拨出气管导管,正在康复之中。
术后恢复良好
一直以来,低龄、低体重、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心脏手术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无论是手术操作、体外循环还是术后管理与成人全然不同,这对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体外循环医师以及术后监护团队都有极大的挑战,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患儿都有生命危险。这类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遵医附院对低龄、低体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综合治疗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编辑 田皓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