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普定县中医医院接受诊疗的50岁糖尿病患者吴海熙,仅一天时间,血糖已趋于正常,其他并发症也基本稳定。
吴海熙有13年的糖尿病史,在外打工的他之前一直靠吃药控制,而近期吃药已无济于事,身体每况愈下,不得已选择回到老家的医院接受诊疗。
听说新搬迁的普定县中医医院各项服务都不错,与以前大不一样,他特意选择到此“试一下”。
碰巧的是,来自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帮扶专家正在该院驻地帮扶。在内分泌科,帮扶专家郝立鹏不久前在该科室内推广了一项新技术——胰岛素泵的应用。
该项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极大提高疗效的同时,减轻患者多次注射的痛苦,缩短平均住院日,也减轻医护的工作负担,减少漏打、错打事件的发生,减少医疗风险。并且经多次实践教学,现科内所有医生已基本能够独立进行设置及操作。
从观望到犹豫徘徊,再到最终接受该技术治疗,吴海熙说是相信专家的技术,也看到现在的普定县中医医院确实与以前不能同日而语了。
据了解,成立于1984年的普定县中医医院,因地处贫困县,环境艰苦,长期处于技术人才缺乏,设施简陋,专业技术提升缓慢的发展困局中。
在当地人的眼里,曾经的普定县中医医院根本“不屑一顾”,形同虚设,“就是养闲人的地方”,因而一度濒临“倒闭”的境地。
“困”则思变。为了将医院推上一个发展的新台阶,普定县县委、县政府紧抓国家医疗改革、医疗精准扶贫利好政策,主动作为,于2015年7月与贵阳中医学院(现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框架协议,2016年1月正式签订全面托管协议,挂牌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定医院,并于2016年4月完成医院整体搬迁。
托管以来,按照“摸清家底、找出差距、明确方向、拿出举措、和谐发展”的步骤,“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医院进行全面调研,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的为医院发展“把脉看诊”。从发展薄弱的党建、管理、医疗、科研、教学、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强化。
贵中医一附院组团式管理,包括支部书记、执行院长、业务副院长、医务科长、财务科长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常驻普定县中医医院对医院进行全方位行政管理,结合医院特点,全面推行“两同一异”(即同院化管理、同质化规范、差异性执行)。
与此同时,从2017年6月起,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与该院签订帮扶合作协议。按照受援需求,结合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帮助受援医院改善和加强医院管理,逐年开展适宜技术和新业务,规范医院建设,提高医院服务能力。
3年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先后六批次派驻了12位专家,从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受援医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援助,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共10多项,实现管理和服务水平整体提高,降低了患者到上级医院就诊的费用,增进了医患关系融洽。
“通过‘托管’与‘帮扶’,医院现已发展为一家集预防、医疗、妇幼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普定县中医医院执行院长刘颖说,在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辅助检查费用降低的情况下,医院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也在逐年提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