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明珠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同时也是州府所在地,在贵州属于非贫困县市。
正是特殊的地域因素,市内医疗机构众多,有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黔东南州中医医院三所三甲医院。而凯里市内最好的几所医院也都只是二甲,而且各自与三甲医院均相邻甚近。
医疗卫生“四面楚歌”,如何在夹缝中突出重围,寻求一线生机?凯里市多家医院积极主动走上了“自我救赎”之路。
凯里市中医医院:避免“硬碰”发展特色专科
凯里市中医医院创立于2012年10月,是一所突出中医、苗医药为特色的集医疗、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是为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改革实践,即每个县(市)都建成一所标准化二级中医医院要求应运而生。
起步较晚,影响力小。面对老牌“劲敌”,初生牛犊的凯里市中医医院没有“嗷嗷待哺”,坐以待毙,也没有用“软肋”硬碰“骨头”,而是一直在寻找机会破茧成蝶。
“攀亲戚” 成了医院的出路之一,而且是“远房”的。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新形势下,2017年7月,凯里市中医医院与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开启了新一轮蝶变。
“结合支援单位骨伤科与康复科的优势,以及对周边医院走访调查比较分析,双方一拍即合就确定了发展思路。”凯里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王政说,医院按照“5+2”的布局展开,即5个重点专科,急诊急救科与重症监护室2个科室建设。确定以骨伤科、康复科重点发展,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协同发展,急诊科、内科、外科加快发展的思路,通过专科建设带动医院整体医疗能力建设。
2019年开始,在杭州萧山区人民政府及萧山区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萧山区中医院与凯里市中医医院达成更加紧密的对口帮扶关系——组团式帮扶模式。萧山区中医院派遣监察室主任兼医务科副科长吴晓萍任凯里市中医医院院长,并挂牌萧山中医院凯里分院,标志着两家医院从对口帮扶、技术协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救治和服务。
在杭州萧山区中医院的大力帮扶下,凯里市中医医院于2019年6月顺利通过“二甲”初审。
“帮扶初衷就是因院施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差异化发展,针对人才不足,学科不平衡等薄弱之处注入强心剂。”吴晓萍院长说,双方将“输血与造血”“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步进行,杭州萧山区中医院不仅大力派遣专家到凯里开展义诊、教学、讲座、手术示教等,同时积极支持保障凯里市中医医院医务人员外出进修、交流与学习。
自萧山区中医院入驻帮扶以来,凯里市中医医院的入住病人和业务收入逐年增长,帮扶工作实现了全方位组团整合式效果,医疗卫生事业在凯里市已占得一席之地。
如今,凯里市中医医院由凯里市中医医院医疗部、苗侗医药文化街和康养中心三部分组成。相继荣获“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基地”“贵州省以苗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发展示范基地”“贵州省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王政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荣誉称号。并已成为贵州省最大的康复中心,以及国内最具民族医药特色、规模最大的苗侗医药治未病中心,成为苗岭明珠又一颗璀璨新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