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午,六盘水市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120电话铃声响了。
值班调度员陈刚及时应答,询问有关情况及事发地点等基本信息,然后立即分发指令给另外一名调度员班丽娟派车。
患者是一名60岁的女性,晕倒在黄土坡市医药公司门口。
在此期间,陈刚并没有挂断电话,而是对求救者说:“我已经派出救护车了,请不要挂断电话,接下来我将仔细告诉你该怎么做。”
随即,陈刚除了进一步询问患者情况外,并在电话里指导求救者对患者作适宜的应急救治。而在大屏幕上,已显示救护车在驶向现场。
“以前基本就是接完电话派车,让对方等待救援,不会作相应的急救指导。”六盘水市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夏玲告诉记者,在急救车到达之前的空窗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急救,可以更好地赢得黄金救援时间。
如果有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术,先指导对患者做心肺复苏术,比急救医生赶来后再施行要好很多,有时甚至就是提早挽救了一个生命。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2016年全省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启动后,大连市急救中心对六盘水市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对口帮扶,使得该中心工作在服务能力、网络建设、管理效能上得到了很大提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支援单位的帮扶下,2017年10月18日,六盘水急救中心开通上线“MPDS”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并获国际紧急调派研究院“绩优急救中心”资格,成为全球第261个获此殊荣的急救中心,也是我国17家、我省2家获得该项认证的急救中心之一,标志着六盘水市120急救调度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电话指导8例产妇在救护车到达前成功分娩,调度工作深得群众认可,调度数量和救治人数逐年递增10%,患者回访满意度从原来的85%上升到现在的97%。
2018年1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也与六盘水市急救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授予六盘水市急救中心“大连市中心医院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协作基地 ”的牌匾,帮助申请建设美国心脏协会、创伤生命支持等项目培训基地,指导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培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为该中心量身打造了适合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帮助培训导师团队,并带领开展了2期60余人的国际通用急救技能培训班。目前,该中心导师团队已独立成功举办的三期390人AHA BLS(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培训班,该项工作填补了我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当前,六盘水市市县乡三级120急救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调度一体化、科学化、专业化。已建成一个市级急救中心、两个县级急救中心(六枝、盘州)和两个县级急救分中心(水城、钟山区)的通讯调度总体框架,调度实行市、县急救中心辖区内自行调派,分中心由市急救中心按属地转接调派的方式开展调度。
此外,新增了47家乡镇卫生院参与院前急救工作,实现了从以转运为主的院前急救向开展紧急医疗救援救治转化。基层乡镇卫生院广泛参与到院前急救工作中,有效缩短农村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