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呼吸道传染病科主任医师黄艳就没睡过一天好觉。疫情发生以来,省疾控中心的防疫卫士们主动放弃了休假、不畏惧危险,第一时间赶赴“战场”。黄艳说,大家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全天24小时无休三班倒,本着对每一份样本负责的态度,用专业的检验水准,日以继夜地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 从1月21号第一例病例报告出来以后,我们就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接到报告后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检测标本必须是采样以后八小时完成 。比如说晚上凌晨一点钟接到病例,我们必须在早上九点钟以前出报告。”
时间紧,任务重。黄艳深知防控一线的忙碌,一开始,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他们不仅要对采样标本进行检测,对患者发病前14天和发病后14天的生活轨迹进行排查,而且还承担着全省重点医疗机构、政府部门、重点公共场所以及本单位的消毒处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一边写方案做现场调查分析疫情,还有整个防控面上的指导和安排,一边还要接很多的咨询电话,有公众的咨询,还有基层疾控中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要解答。我一天最多的时候接到了300个电话。”黄艳坦言,在抗击疫情的前六天,“三班倒”、高强压力的工作下, 每天平均只睡3、4个小时,一天最多接300个电话 ,曾令她喘不过气来。
“ 大年三十,本来我父母要到我家来的,因为我特别忙,家里面啥也没有,冰箱全是空的,只有到弟弟家去。 而且我们就给了一个小时吃饭时间,那天晚上十二点过一点钟都还在加班。大雪纷飞的初一,我们又派了两个现场调查队前往发病地去调查。”在某个寂静的时刻,这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防疫专家曾崩溃大哭。
作为一名普通女子,黄艳有脆弱的一面。但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她选择了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勇挑重任,忠尽履职,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亲身经历了2003年SARS和2005年禽流感,黄艳看到了贵州阻击疫情、消灭疫情的脚步是那么稳健,她相信这一次也一定能够战胜。
1月29日,贵州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的消息是那么振奋。见证着9天的时间里,与时间赛跑,同死神较量,病人终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浴火重生,黄艳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打心眼里为大家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感到骄傲。她说,贵 州首例治愈的出现,也标志着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治愈病例,希望群众不要恐慌,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公共场所,要注意呼吸道防护,把口罩带上。如果家里面有从外地来的人,要注意居家的日常性预防消毒。从外地特别是外省回来的人,要注意居家观察14天左右,尽可能单独在一个房间居住,也不要到外面乱窜。”黄艳说,新型冠状病毒人际传播能力较强,容易导致病例增多,因此要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