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以来,上海、浙江、山东、吉林等地优质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派驻专家、吸纳人员进修、实施远程会诊、援助资金设备、开展巡回医疗等多种方式对口帮扶遵义市医疗卫生工作,大幅提升了我市医疗卫生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助力我市整体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优质医疗资源结对帮扶全覆盖
2016年来,我市医疗卫生机构先后与上海、浙江等地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上海瑞金医院、儿童医院、市一医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六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市疾病控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普陀医院等10家医疗卫生机构帮扶遵义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市中医院等9家医疗卫生机构;浙江、山东、吉林等地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我市县级医院;上海普陀、杨浦、奉贤3区帮扶我市的9个县(区、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岳阳医院、市中医医院分别帮扶正安县、习水县、务川县3家中医院。支援单位还将帮扶工作延伸到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直接帮扶、间接延伸的方式,进一步扩展帮扶关系,助力健康扶贫,黔北大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目前,上海、浙江、山东、吉林等地支援医院共帮扶遵义30家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帮扶关系覆盖8个贫困县136家乡镇卫生院。
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取得新进展
在帮扶期间,上海、浙江等地支援单位通过添置设备、资金帮扶等方式,积极促进受援医疗机构改善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各地支援单位援助我市资金、设备价值累计超过1亿元,其中上海市援助7000余万,浙江省援助3000余万,覆盖了赤水市、习水县、务川自治县、道真自治县、凤冈县、正安县等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同时,针对受援医院医疗技术能力欠缺、大病救治能力普遍薄弱等问题,上海、浙江等地援助单位纷纷与遵义各受援医院组建专科联盟,通过输出新技术、新项目、委派优秀专家到遵指导方式,提升受援单位医疗技术水平。上海帮助我市创建了周良辅院士遵义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站,建成市级13家临床医学中心,遵义县级综合医院“5+2”、中医医院“2+3+N”建设目标基本完成,各支援单位共计输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80余项。
人才培训交流取得新突破
我市抢抓对口帮扶机遇,立足本地区医疗需求,通过以本科毕业生规培为主的“青苗计划”、以培养骨干医师为主的“骨干计划”、以培养优秀管理人才为主的“精英计划”和赴北京、上海等三家医院进修的“黔医人才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争取支援医院专家的帮扶指导。上海、浙江等地医疗机构也通过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小范围指导和大规模讲学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医疗卫生人才技能培训和高层次管理干部培训,有力促进了遵义受援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为遵义建设一支机构合理、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人才队伍助力。目前,遵义市卫生健康局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成立了上海市一·遵义医学人才培训学院,吸收进修人员145名,外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341名。上海、浙江、吉林、山东等地支援医院累计选派长期驻点帮扶专家已达300余人次,吸收进修学习累计达1100余人次。
强化服务保障取得新提升
帮扶期间,各支援单位真心帮、用心帮、尽心帮,全力支持遵义受援医院的各项工作,遵义受援医院的综合能力大幅提升。上海支援医院、专家还积极助力遵义健康扶贫工作,多次深入基层巡诊义诊,救助贫困百姓。各级政府、单位多次对支援单位、专家的帮扶义举予以通报表扬,授予荣誉市民称号。2018年,上海一医援遵专家王枫、沈波荣获贵州省“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特殊贡献奖。温州市人民医院李家仁副院长获我省2019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浙江省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凤冈县人民医院在2018年全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成效评估中获得高度评价。上海一医援遵专家蒋君涛博士救助两性畸形患者小美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同时,在上海卫生健康系统的大力支持下,遵义发起了 “义海健康救助专项基金”,构建起极贫群众直通上海优质医疗服务的绿色通道。
下步工作中,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措施,持续巩固扩大援遵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重要成果,继续实施“走进来、请进去”战略,找准帮扶途径,在人才交流、重点学科建设、业务培训等方面求得新突破。同时,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援遵专家能在黔工作舒心、生活放心、学习安心,不断推动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新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