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药一次吃两粒,一天吃三次。”在榕江县忠诚镇定弄村卫生室里,身穿白大褂的村医吴昌喜将配好的药拿给病人,叮嘱用药量后,转身又查看了另一位病人的体温计。
量血压、测体温、配药、打针……58岁的吴昌喜动作麻利地“周旋”在几位病人之间,和患者交流的语气平缓而有耐心。
在村卫生室里,诊疗只是村医工作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到群众家中走访,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家里,为他们量血压血糖,指导用药,或给村里的老人体检,做好健康监测。
从1998年,35岁的吴昌喜成为村医,从此一个人,一个药箱,一个村子,一干就是23年。
谈及学医的初衷,吴昌喜说起了一段经历:“我女儿在5岁的时候生了一场病,因为村里没有医生,我们要到镇上去才把孩子的病治好。”
经过这件事后,吴昌喜就立志从医,几年后在政策的支持下,到县里进行专业的学习,回到定弄村成为一名村医。
“在村里当了一辈子村医,最让我高兴的就是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越来越好。”吴昌喜说,“二十多年前,一个医药箱就是当时村医的全部家当,看病的地方就在村医家里。如今,村里新修了村卫生室,有了诊断室、配药室、注射室等,医保政策让群众生病有了保障,不再是‘小病靠拖、大病靠抗’了。”
“现在看病方便了,以前村里没有医生,买点药都要到镇上,麻烦多了。”在卫生室买药的村民吴世培说。
随着村里交通的完善,吴昌喜入户服务村民的时候,也从徒步到变成了骑摩托车。
难得可贵的是,吴昌喜的儿子和儿媳成为村医中的一员。
受到父亲吴昌喜的言传身教,儿子吴涛也选择从医。在2009年进入到贵阳卫校学习,还在学校结识了妻子项昌会。2013年,吴涛回到老家,成为忠诚镇盘踅村的村医,两人结婚后,项昌会也来到盘踅村生活。
“那时候妻子也取得乡村医师的从业资格证的,一直在村里协助我做村医的工作,和我一样走村窜寨上门给群众服务,没有任何工资。”吴涛说。
直到2019年,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榕江县开展乡村医师备案制的招聘。夫妻俩通过考试后,吴涛成为忠诚镇怎丢村村医,妻子项昌会成为盘踅村的村医。从此,家里的三个人分别在三个村担任村医,成为群众健康的第一道“守门人”。
这份对行医薪火相传的坚守,肩负着医者仁心的使命感坚守在最基层。“既然选择村医这条路,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在村里面为村民们做好服务。”吴涛说,要和父亲、妻子一起始终坚持 “医”路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