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的战场上有心肌梗死的,有脑卒中的,有呼吸心跳骤停的,有肿瘤癌症的,有各种器官衰竭的疾病;更有打架砍的头破血流的,有车碰的缺胳膊断腿的,有醉酒寻衅滋事的,有意外的烧伤、摔伤的,有喝药寻死的……,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急诊科病房包罗万象。
2013年,刚刚毕业的陈兰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历多个科室的锻炼,2016年,她来到了急诊内科病房,成为了一名急诊护士。
“我是主动申请来急诊科的。”陈兰说,“虽然急诊科又忙又累,但这里能抢救更多危重病人,也能帮助我更好地从事护理工作。”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5年时光已悄然而过。而第一天到急诊内科报道的情景,陈兰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科室走廊的病床上都住满了病人,过道狭窄,人来人往,走路都要小心翼翼。护士长正在晨交班,叮嘱一天工作的注意事项。
站在一旁聆听的陈兰,被护士长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也要更加严谨起来,不能出错。”陈兰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
白天早上8点上班,陈兰7点半准时到达科室办公室,做完准备工作,然后开始穿梭于各个病床前进行床旁交接班,检查仪器、记录各项数据、注意事项……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条不紊。
对于病房每位患者的情况,她都烂熟于心。为了尽量不麻烦病人和家属,每次给病人输液,陈兰都会预估药水输完的时间,预估时间到了她再去给病人换药水。一些病人就会有疑问,“你怎么知道我的药水要输完了?”这个时候,陈兰就会调皮一下,笑着回答病人,“我猜的呀!”
发生突发情况在急诊科是常有的事,一次,陈兰正和同事进行早晨床旁交接班,刚交接完一位冠心病病人,当时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然而,正要交接下一位病人的时候,这位病人突发心脏骤停,最后经抢救无效去世了。
“在急诊科,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必须24小时待命,尽全力照顾好当下的每一个病人。”陈兰说。
因为性格乐观开朗、耐心细致,陈兰还收获了一群“粉丝”。很多被陈兰扎过针病人,都会对这位温暖漂亮的护士印象深刻,下次要扎针时,家属就会去找她。每当这时,陈兰无论多忙,都会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要求。
70多岁的郭奶奶就是陈兰其中一位粉丝,她因为肺部感染和心功能衰竭在急诊内科住院治疗,每次需要打针,她的家属都会去找陈兰。“陈护士扎针不会痛,很有耐心,也特别会关心病人,我想找她给我扎针。”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动人心者,莫贵乎于行。日复一日的工作,陈兰早已习惯了时刻紧绷神经、争分夺秒的节奏,用她的话说:“每一份坚守的背后都是她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在急诊内科的病房里,只要病人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身边的仪器发出有规律的声响,护士们就会感到安心,因为仪器还有声响,就表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
陈兰说:“我们不是天使,但是我们却在努力成为能够守候患者的那个人,总盼着每个患者都能够健健康康地出院,与家人团聚,那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