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秦永文教授的指导下,采用新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对3例卵圆孔未闭伴有明显偏头痛症状的患者进行了经皮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每例手术过程约30分钟。这是我省首例新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介入治疗。
据了解,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出生后大多数人原发隔和继发隔相互靠近、粘连、融合,逐渐形成永久性房间隔,若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正常人群中约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而卵圆孔未闭增加了患脑梗的风险,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其中,中青年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约50%存在卵圆孔未闭。通过封堵卵圆孔未闭,能避免或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或偏头痛的发生。
传统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由镍钛合金构成,植入人体后封堵器将永久存留于房间隔,有少量的镍过敏、瓣膜及心脏磨蚀等风险。此外,患者行金属封堵器植入后,如今后患者发生房颤,需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或左心耳封堵时,穿刺房间隔会产生影响。而新型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人体内逐渐降解为和水而被CO2和H2O人体吸收,安全、无害,避免镍钛合金封堵器可能带来的远期并发症。
据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手术的三例患者均存在长期频繁偏头痛发作,行右心声学造影:阳性,食道超声提示:卵圆孔未闭、有右向左分流,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指征明确。传统镍钛合金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植入过程中在X线透视清晰可视,而新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植入更具难度,其在X线下仅可见4个显影点,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超声团队的配合等方面要求更高。这项新技术的开展,为我省卵圆孔未闭患者带来了新的福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