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贵州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民医馆”揭牌。43岁的蒋筑春从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安仕海的手中接过为贵州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发放的“民医馆”坐诊聘书。那天,他特别认真地倾听安仕海说的话,“要把民间的特色绝活整理好、规范好、推广好,并逐步将医院打造成为中医特色疗法‘活的博物馆’、适宜技术的‘集散地’,中医药事业的高地,做到传承精华,坚持守正创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高疗效的中医药服务,造福人民群众健康。”
蒋筑春说:“当天,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郑曙光在致辞中说将以民医馆为契机,深挖民间医药及民族医药宝库,通过走访地方老中医、邀请确有专长人员到医院坐诊。我觉得,我们民间医生的春天来了。”
那么,43岁的蒋筑春确有专长吗?
给药方做加减法
6月17日,苏雨泽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第二门诊部三楼“民医馆”蒋筑春坐诊的诊室。年轻的蒋筑春带着一群实习生为她“望闻问切”,苏雨泽将信将疑地将手放在脉枕上,一刻钟后,她确信找对了医生。
29年来,她被可恶的荨麻疹折磨得够呛,国内、国外各种抗组胺药换了十几种,天天与“氯雷他定”“皿治林”“依巴斯汀”等药打交道,医生们无一例外地劝她“与病共存”。最近,过敏已经侵害到她的眼睛,剧烈的瘙痒使她不得不重视起来。
脉象细、涩、沉,拿过脉后,蒋筑春思索片刻:“我们先从匡扶正气上来,好吗?我不一定能根治你的这个荨麻疹,但是,你的身体的确该调整一下了。或许,病不在表象,根子在体内,阴阳失调,五行失衡。”
三幅药下去,没有起色。蒋筑春立即换了方子。
“苏老师,我给你用了附片,只用了15克。”慢慢地,蒋筑春将附片加到30克,就往回收。方子在他手上不停地做加减法。
如今,两个月过去了,苏雨泽遵医嘱慢慢停了抗组胺药。心里燃起了新希望。
钻进中医的宝库
蒋筑春家世代行医。他考上贵州大学后选择的是经济学专业,父亲担心家业失传,失望了好久。可是,毕业后的蒋筑春摸爬滚打后,还是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原因是“受不了求人的感觉”。
蒋筑春的爷爷是乡里的郎中。父亲从当赤脚医生算起,从医50多年,救了很多人。蒋筑春从小就看到很多病人慕名找到父亲,获得救治后对父亲千恩万谢,那样的情景一直印在他的脑海。他也想做这样受人尊重的人。
儿子开窍,家业有望,老父亲喜形于色。
得益于从小就在药香中浸润和父亲逼他背诵的伤寒论、经方等,蒋筑春突然就钻进了中医的宝库。
秦虹找到蒋筑春时,是梅尼尔氏综合症复发得最恼火的时候,西医看了几次,总不见好。一天晕数次,天旋地转,呕吐不止。蒋筑春先开几服药测试了一下她的耐药性,第三次看病吃药后,秦虹感觉好了很多。“可以出门逛逛街了。”她欣喜地告诉记者,“起码现在不吐了,人也清爽了很多。”
在“打脸”过程中不断进步
一天,蒋筑春媳妇的闺蜜突然高烧不退,几天就转到了感染科,医院提出要做骨髓穿刺。情况紧急,患者申请回家洗澡,将蒋筑春请了过去。
蒋筑春出门时匆匆准备了两套方案,拿脉过后,按照“卫气营血辨证”,开方抓药。闺蜜熬了后,在家吃了一次,又带一些回到病房偷偷地喝,体温开始下降,直到出院也没有找到原因。
患者后来跑到湘雅医院又去做了个检查,一切正常。
当问及蒋筑春的成就感、获得感时,他稍加思索后说:“其实,医学的进步往往是在医生不断被打脸的过程中积累的。这个历程也很艰辛。有时候,悲哀可能还会更多一些。面对患者的疾病,我们并不是都能救治,有些也是无能为力的。我只是运用药材的升、降、沉、浮原理,尽量去调整患者身体的阴阳平衡,激发身体的内生动力,用中药自身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