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整结束,回家了!”6月9日,贵州省援沪医疗队修整结束欢送仪式举行。1317名援沪医疗队员为期14天的集中封闭休整结束,他们将陆续返回各自工作岗位。
在贵安北斗湾开元酒店门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袁正强难掩心中喜悦,“心情很激动,终于要回家了;所有队员们也都非常高兴。”
“激动万分!”修整结束,从4月26日援沪开始到今天历时44天,一想到马上可以见到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监测科科长梁文琴面露喜悦。
据悉,援沪期间,贵州省援沪医疗队共接管1个方舱(长宁区绥宁路方舱医院)、2个亚定点医院(临港保税亚定点医院、新国际博览中心亚定点医院)和5家定点医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览海康复医院、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公利医院、静安闸北中心医院)的2个重症、3个亚重症和29个普通病区。
救治过程中,贵州省援沪医疗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中西医结合全力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建立前后方多学科联合远程会诊(MDT)机制协同救治,实施阶梯化治疗方案将危重症患者筛查关口前移精准治疗,期间,开展了贵州医疗队出省支援工作中首例新冠患者心脏介入冠脉造影手术等;利用“5G+AI”物联数据智慧心肺康复平台和香佩疗法、穴位按摩、康复养生操等中医外治法对症救治;优化俯卧位通气、肠内营养、耳穴压豆和心肺康养等17个护理流程规范救治。
作为贵州省援沪医疗队医疗救治六队队长,袁正强利用修整的时间,对援沪期间的工作做了一个回顾和总结,他说:“我们把六队抗疫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来,有利于今后处置类似事件,也为进一步开展好医疗救治工作打下基础。”
院感无小事。医疗队始终绷紧感染防护这根弦,建立感控三级网络体系,实现院感专家、院感专职人员、防疫人员全队覆盖,防疫消杀和工作责任全程督导落实,感控知识全员培训过关,感控环节和关键点位全程排查监控,每日对援沪队员和第三方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确保驻地酒店和人员安全。
“我们主要负责做好防疫消杀工作,保障医疗队员的健康安全,面对复杂的防疫工作,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贵州省援沪医疗队防疫消杀组组长梁文琴说。
援沪战疫,心理疏导必不可少。贵州整建制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出省执行心理疏导任务。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压力管理中心主任、贵州省援护医疗队心理组组长毕斌介绍,援沪期间,他们为患病群众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根据在上海战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抗疫故事会进行分享,有效缓解了许多群众焦虑的情绪。“我们用专业的心理知识为许多群众提供了心理援助服务,帮助他们走出情绪的低谷,圆满完成援沪任务,我们内心很骄傲、自豪。”毕斌说。
截至5月24日24时,贵州省援沪医疗队共管理病床3681张,累计收治患者5868人、治愈出院患者5022人;治愈出院100岁以上高龄患者15人,最大年龄108岁、最小年龄44天。
援沪期间,医疗队第一时间成立贵州省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设立20个临时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让党旗在援沪第一线高高飘扬。他们以扎实的作风、精湛的技术、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