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医生,我们每天的工作都关系到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这就要求我们要全身心付出,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才能更好地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而作为一名女医生,我坚信女性的双手既可以烹饪出流转的美味,也可以指挥‘达芬奇 ’手术机器人做出精美的‘艺术品 ’。”谈起职业感想,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安妮妮有感而发。
从业27年来,她用一颗仁心一双妙手,拯救无数患儿于危急中。
1995年,安妮妮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择优分配到省医小儿外科工作,毕业后她坚持学习,于2010年获贵阳医学院外科学硕士学位,2018年获四川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
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不会诉说病情及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查体,给医生诊断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风险,对于来看病的孩子,医生要拿出百分百的耐心和爱心,而小儿外科的医生,更是要求耐心细致,不容任何疏忽。“外科医生是一个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职业,这对从业人员的体力精力以及抗压能力的要求都很高,作为一名女外科医生,要付出的努力和辛苦会更多。”安妮妮说,放弃很容易,坚持下来很难。
但安妮妮做到了,在日复一日的手术及白夜班连轴倒的魔鬼训练下,安妮妮从一个医学小白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小儿外科医生,如今,她和团队每年平均要实施上千台手术。
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而医生的成长更离不开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安妮妮就曾遇到了让她终生难忘的接诊经历。
那时安妮妮刚到小儿外科工作不久,下班后正准备去食堂就餐,在电梯口遇到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急匆匆地来就医。
“医生,请救救我的孩子。”患儿的母亲向安妮妮发出请求。看着脸色苍白,奄奄一息的孩子,她赶忙带着患儿和母亲来到科室。但由于就诊时间太晚,最终孩子没能救回来。
“对不起,我们没能把孩子救回来。”看着家长落寞的背影,安妮妮感觉非常难过。
然而,几天后,患儿的母亲再次回到小儿外科,找到小儿外科科主任请他一定转达自己对安医生的感激之情。
“我第二天上班听说后,感到很震惊。我只是出于职业本能抢救病人,没能救回来,然而家属不仅没有责怪我,还专门回来表示感谢,让我深受触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安妮妮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当医生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同时也常常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医生成长的动力。
儿童的器官小,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很脆弱,在治疗时更需要微创精准的治疗手段。2018年,在医院安排下,安妮妮到美国学习,参观学习了儿童“达芬奇”手术,不禁为这种先进的微创技术所折服。回国两年后,贵州省也有了最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20年,安妮妮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儿童泌尿系统先天疾病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的微创、灵活、精准大大降低了手术给患儿带来的伤害,手术几乎不出血,术后恢复很快。同时机器人微创手术结合目前快速康复理念管理,使更多身患复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如肾积水,重复肾,马蹄肾,囊性肾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儿童能在微创手术后很快恢复,尽早回家。至今,安妮妮已开展了140多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成为省内目前儿童泌尿机器人手术例数最多的术者。
临床工作是学科的现在,教学是学科发展的未来。作为科室教学主任,安妮妮坚持组织每周英文文献分享、小讲课、手把手地带教年轻医生,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多年来,她始终立足科室实际和临床实践教授学生,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操作技能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医生、研究生、实习生、进修医生等,深受大家好评。
作为科室的党支部书记,安妮妮把医院党委“围绕中心搞党建,搞好党建促中心”的理念贯穿在工作中,带领科室党员立足本职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本领,用良好的医德医风让前来求医的患儿及家属感到温暖,不断提升患儿及家属的就医体验。她还带领科室党员用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队等方式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还带领科室党员多次深入到县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进行手术带教、教学查房、义诊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安妮妮说,自己只是省医这艘医疗航母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感谢省医这个大平台给了自己终身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感谢科室的同事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患儿家属给予的信任和支持,未来自己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让更多微创技术服务于贵州儿童,抓住建设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这个机遇,为贵州省儿童健康事业继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