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氧饱和进行性下降,无创呼吸机已不能维持,马上准备插管和有创呼吸机。”近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下称“遵医附院”)胸外科主任宋永祥在抢救室高效、有序地指挥着抢救。
抢救室内一片繁忙,监护室中的9张床位收治的都是80岁以上高龄的危重症患者,合并慢性阻塞肺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其中,4名患者正在上无创呼吸机,3名患者已插管并持续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宋永祥教授、陈成主任医师等具有援鄂治疗的丰富经验,他们率领团队率先建立自己的“重症监护室”,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做到应收尽收,目前是该院外科中收治患者病例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大、危重症患者最多的科室。
在收治患者的同时,该院胸外科党支部组织全科医务人员不断加强诊疗指南的学习,保证每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能够接受到最规范的诊疗。通过全科室的努力,目前已治愈重症患者人数15例,康复出院的患者中最大年龄93岁。
自2022年新冠疫情政策调整以来,作为省级三大龙头医院之一,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分片包保机制,组建3支医疗队分赴遵义、毕节、六盘水指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工作,提高救治效果。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的激增,遵医附院急诊人再一次站在了抗疫的最前线。
接诊发热病例、转运急诊病例、抢救危重病例,高强度的工作负荷、高风险的职业暴露,许多工作人员相继感染,一边自己的身体在发烧、头晕、疼痛,一边是急诊大厅等待救治的患者。大部分医务人员症状稍减轻,又迅速回到岗位、接替感染的同事。
“我现在还不能阳,必须再坚持几天……”“我今天不发烧了,申请返岗……”红肿的眼睛、减缓的步伐、嘶哑的声音,为了确保急诊有序运转、重症患者及时有效救治,急诊人一直坚守一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在仁怀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遵医附院的医生正在查看患者的情况,询问主治医师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随后遵医附院的医生对患者救治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部分患者的诊疗方案作了调整和补充,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救治效果,同时有效减少重症和危重症的发生。
“减少重症和危重症的发生,分区包管救治,实际上就是要尽早发现新冠重症,尽早地把易发展成重症的病人筛查出来,实现减重症、保生命的基本要求。”遵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欧阳瑶说。
实际上,近段时间以来,从院内到院外,从包保片区到帮扶地区,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治一线,到处是遵医附院专家忙碌的身影。
春节前夕,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水维村,水族群众正聚集在村里的篮球场。
“近期有没有发烧啊?咳嗽厉不厉害?”遵医附院帮扶专家、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院长傅小云在中和镇水维村,为老人们一一测量血氧饱和度,并不时拿出听诊器为老人们做进一步的检查。
面对群众期盼的眼神,以傅小云为首的帮扶专家认真检查和解释,并为群众提供帮助。
“医院组织下基层巡回义诊,就是为了有效促进农村地区基层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特别是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农村居民‘见医、见药、见干部’,让广大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诊疗服务,过一个平安健康的春节。”傅小云说。
据了解,遵医附院将继续举全院之力投入救治工作,充分发挥全省龙头医院之一的作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筑起保健康、防重症的坚实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