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诊的疑难杂症患者较多,今天下午就来了3个患儿,病情都较为严重。有肺动脉高压、心脏肿瘤、心包炎……”2月8日下午,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门诊4楼特需诊疗区门诊室,坐诊的小儿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高波涛说起当天接诊患儿的病情。
202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正式获批,依托医院为贵州省人民医院。历时3个多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建设进展如何?为贵州人民看病就医带来了哪些变化?在共建模式下如何体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特色?……带着这些问题,2月8日,记者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探访。
提升诊治能力 完成疑难手术80多例
“我们要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疗技术、管理模式、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人才培养路径等带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和贵州省人民医院共同努力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副院长陈会文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获批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高度重视,紧锣密鼓筹备,立即组织医疗队伍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
“第一批我们派出了医疗专家、护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共10余名队员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开展工作。”陈会文说,“我们组建的队伍都是精兵强将,要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医疗技术及医院文化带进来,实现管理和医疗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儿童救治水平,打造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品牌。”
陈会文介绍,医疗队员抵黔后,第一时间开展门诊工作,各科室各专业的医疗专家深入临床一线参与救治工作,承担起相应科室的行政管理和医疗工作,开办儿科大讲堂,通过线上线下培训院内儿科医护人员,助力医院提升医疗质量。目前已开展300多次门诊,完成疑难手术80多例。
“我们到了贵州医院,便开始规范门诊诊疗,梳理学科和培训专业技能,开展科研研讨和培训,希望在‘医教研管’四方面进行合作,推进两院深度融合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袁姝华说。
填补多项空白 2个月开展了23项新技术
贵州儿科医疗资源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为薄弱,此前,不少家长会带着患儿不远千里跨省寻医。
“解决当地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特别是‘看病远’,是我们来黔的主要目的之一。”陈会文说,要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均衡布局,实实在在惠及更多贵州儿童。
2022年12月8日,家住贵阳市观山湖区的邱女士在医院生下女儿月月(化名),这本是一件大喜事。然而,月月刚满月时,就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精神状态差等症状,家长赶忙带着她到医院诊治,在院治疗了一周仍未见好转。听说省医来了上海儿科专家,便把宝宝转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治。
通过入院检查,月月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宝宝小,体质弱,承受力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为此,陈会文会同省医多个科室医护人员实施手术,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看着宝宝被推进手术室,我们一家人都很担心,但想到是上海来的专家给宝宝做手术,心里的紧张感又减少了很多。”患儿的母亲邱女士说,“临近春节,没想到在家门口就看上大专家,实在太好了。”
2月7日,月月的病情逐渐好转,从医院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治疗。
“今年元旦节,我们还为一名3岁的门静脉畸形患儿实施了REX分流手术,手术很成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陈盛说。据了解,这一手术需截取患儿一段颈内静脉,用于“搭桥”。如何裁剪血管、如何吻合两端静脉、如何防止血栓……这些都为实施手术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全国仅有几家医院能实施这一手术,在贵州属于领先水平。
去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完成了一例贵州省手术年龄最小、住院天数最少的法洛氏四联征(TOF)手术;同月,又首用国际新技术治疗了一例先天性踇内翻畸形患者;今年1月,又成功完成一例手术年龄最小的心脏畸形矫治术。一项项新技术的开展,成功填补了贵州在儿童救治方面的多项空白。
据介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以“诊治疑难病症”为特色,重点建设以儿童心脏病、血液肿瘤、发育行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遗传代谢系统疾病等为核心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截至2022年12月底,上海派驻专家共开展新技术23项,11项处于省内领先水平;救治18岁以下儿童出院人数提高了17%,手术量增加了24.39%,三四级手术量增加了33.37%,四级手术量增加了29.31%。
移植品牌 在家门口享受国内顶尖医疗服务
“国家下大力气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推进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均衡分布具有里程碑意义。”陈会文表示,贵州医院需要什么,上海医院就会派驻相应专家,最终目标就是共同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为窗口,辐射整个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全面提升儿童救治水平,减少患者跨省诊治。
对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陈会文思路很明确——复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展模式,细化专业分科,使各个专科医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各自相关领域中,不断精益求精,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达到各有所长,才能更好服务群众;利用3至5年时间积极培养高精尖人才,通过派驻专家留在本地手把手带教,同时要派出各专业的医护人员到国内外专科医院培训学习,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医疗理念、科研学术等,助力推动医院全方位发展。
据介绍,今年3月,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将正式投入启用,开放床位数1000张,开设20多个临床科室。届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将派出更多专业的专家长驻贵州医院,把贵州医院打造成与上海医院相同水平的一流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陈会文说:“希望在3至5年内,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品牌‘移植’到贵州医院,实现医院管理、医院文化、医疗技术、学科建设、科研发展在贵州落地生根,让贵州及周边地区更多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顶尖医疗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