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一院贵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下脑室内肿瘤精准切除。相较于传统的解剖定位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精度可提升到亚毫米级,使脑深部病变手术治疗更加的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能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提升手术的安全性。
罗先生因体检时发现颅内占位2周多到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完善检查后,颅脑MR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因患者病灶位于侧脑室额角到体部,阻塞室间孔,已经出现脑积水的表现,若病情进一步变化有可能会发生脑疝。
手术切除肿瘤已是必然,但因为该部位较为特殊,位于大脑深部,且临近重要神经功能区,手术风险极大,传统的手术方式是通过MR定位后,再通过测量病灶位置,确定入颅点和方向,根据医生的经验进行操作,过程中医生无法直观地看到患者大脑皮层的血管、脑回,是否避开危险区域等,而且操作要求非常精细,费时费力,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不良损伤,显然传统手术方式并不是罗先生和家属想要的最佳治疗方案。
为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保护神经功能,神经外科经过反复讨论,并充分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最终决定为其实施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病变切除术。
经过严密的手术评估和术前计划,医生先将机器人的“眼睛”(红外摄像头)对准患者头部,再通过面扫描注册技术快速注册患者的头部位置信息。导航机器人将患者的影像资料融合、重建,屏幕上通过机器人扫描勾勒的三维立体头部结构清晰地显示出病变位置信息,医生可直观地看到患者大脑内部结构与外部的位置关系,并避开脑内主要血管和重要功能结构,选择最佳的手术路径,且机器人的机械臂能够自动移动到预设的入颅点,并沿事先设置好的最佳规划路径,精准快速定位病变组织,最后辅助医生顺利将病灶切除。
“由于脑功能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要求神经外科手术必须定位准确、操作精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神经外科手术实现了精确性、灵活性、微创性及快速性的高度统一。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手术机器人,让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更加如虎添翼,迈入了精准医疗新时代。”神经外科副主任向欣表示。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临床上的应用越加成熟,中山一院贵州医院神经外科自引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来,常规进行机器人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较,更加能够体现手术的精准和微创,具有手术时间少、手术风险低、手术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特别是在脑深部手术、小病变手术、脑功能性手术等方面更加明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