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卫生院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紧紧围绕“医心为民践初心,医路有爱暖民心”主题,以组织强院,人才立院,服务兴院为抓手,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做好做优30分钟基本诊疗服务圈,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拧成“一股绳”,实现“双促进”,用医者仁心服务群众健康,向人民群众递交一份满意答卷。
抓组织建设,夯实支部战斗堡垒,凝聚医者党心
一是建机制。通过健全支委会会议、院长办公会会议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等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管理、临床业务和公共卫生的各个环节,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有效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
二是强教育。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三亮三比”“双考双评”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亮身份、立标杆、树形象,带头攻坚克难,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进一步激发了党建活力,提高了党组织凝聚力。
三是严管理。通过日常教育管理将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服务基层群众卫生健康工作上来,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练兵紧密结合,不断推动党员干部找短板,补不足,有效提升党员干部业务水平,树立基层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意识,让党旗在基层医疗服务一线高高飘扬。通过以上举措,红花岗区海龙镇卫生院在2022年度全区卫生健康重点工作考核评估中获一等奖,在2023年第一季度公卫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中位列前茅,老年人体检指标完成率达100%。
抓人才建设,促进党建业务融合,践行医者仁心
一是重人才。人才兴则事业兴,队伍强则工作强。为持续推动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先把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同时,在薪酬分配、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搭平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定实施“人才立院”战略,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创新培养机制,进一步为全院职工搭建了成长和进步的平台,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清正廉洁、业务精湛的服务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人才队伍,彰显新时代卫生健康职业精神,唱响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主旋律。
三是促发展。通过紧密医共体建设,由党委指派优秀党员、骨科专家到医院任院长,通过骨科手术的开展带动临床业务的快速增长,2022年业务收入同比2021年增长41.96%。同时,积极依托上级医院对口帮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整合,上级专家通过门诊坐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不断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通过支委会集体研究讨论,确定三年人才发展规划,运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持续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能力。目前,医院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5人,主管药师2人,检验主管技师1人,规培生4人,硕士研究生1人,正在规培5人。
抓群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践行医者初心
一是正医风。将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之中,狠抓医德医风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做到统一计划、统一部署,切实增强遵守医德规范的自觉性,使医务人员钻研业务,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从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切实把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落到实处,持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二是定包保。建立党支部、支部委员、党员骨干的三级联动体系,对医院、村、卫生室三级服务体系进行包保,实现村村有党员,四室有保障。同时党支部还通过集体讨论,结合党员专长,将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项目划分给党员骨干,实行“一项目一党员、一党员一目标、一季度一考评”,持续推动整体公卫争比进位。
三是强示范。以构建和谐医疗为目标,院班子带头深入一线服务群众,提升“医院口碑”。以创建“党员示范岗”为抓手,全体党员带头亮卡承诺,周末实行轮班上岗,随时满足群众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开展“健康敲门行动”,上门入户进行健康体检、健康宣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