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忠发:做坚守初心使命的传防人
陶忠发是贵州省疾控中心传防所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自2016年入职以来,陶忠发一直从事流感、布病、狂犬病等急性传染病防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累计参与全国、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40余次。2020年湖北“战疫”,由国家疾控中心抽派赴湖北武汉开展流调工作;2021年入选为国家流调专家队队员。2022年12月,国家“新十条”疫情防控政策出台和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他立即从新冠病毒感染“动态清零”的最前线转至“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的关键阵地——基层医疗组工作,负责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新冠病毒感染诊疗物资配备调度以及相关政策起草,疫情监测分析、研判等工作,为贵州省新冠疫情防控的平稳有序转段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6年间,陶忠发先后4次被评为贵州省疾控中心优秀员工,1次被评为贵州省疾控中心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他所在科室被评为贵州省“青年文明号”集体,2022年他被评为贵州省“百名优秀医生”、贵州省最美劳动者。2023年,他所在集体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
勇于担当,争做抗疫一线逆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疾控人员,作为长期战斗在新冠疫情处置第一线的流调专家,陶忠发不惧疫情风险,始终闻令而动,坚守一线,不辞辛劳,兢兢业业。
2020年12月,还没有来得及度新婚蜜月,陶忠发就接到了赶往武汉的命令。他没有犹豫,不舍地告别新婚妻子,立即赶赴武汉。面对陌生的疾病、未知的风险,陶忠发与所在团队成员勇敢奔赴一线,在现场日夜奋战,为掌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做出了积极贡献。回贵州后,十四天的隔离期刚满,他立即请战回归参与全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由于疫情期间工作紧凑、繁忙,妻子出现小产都无暇顾及,这成了他内心一直无法抹去的伤痛。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陶忠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指导诊疗新冠病毒感染物资配备工作
2021年10月以来,陶忠发几乎参与了省内所有疫情的处置,他凭借丰富的现场经验、精湛的业务技能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侦破”了多起感染来源不清的“疑案”,排查出多名隐匿的传染源,为及时控制传染源、阻断疫情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在2022年“8·31”疫情中,他连续54天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平均每天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深入现场开展关键流调和指导交叉感染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出色贡献。
在国家“新十条”疫情防控政策出台后,接到上级命令,陶忠发立即从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一线转至“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的关键阵地——贵州省基层医疗组,在基层医疗组,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快速制定贵州省新冠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相关技术方案,并每日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监测及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物资调度等相关工作,每日对全省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冠应对药品缺口进行精准测算并将相关信息推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的精准保供提供科学依据,有效保障了贵州疫情防控的平稳转段。
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后,陶忠发按照上级要求持续负责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类新冠病毒感染诊疗物资配备和调度工作。他快速制定实施方案,并对工作进行每周调度,贵州成为提前按照国家参考标准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类诊疗新冠病毒感染物资配备的省份之一,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发生医疗资源挤兑,群众就近就医获得感显著增强。
甘于奉献,做隔离点规范管理把关人
长期以来,陶忠发用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疾控人的初心和使命。
2021年10月遵义疫情期间,陶忠发进驻风险最高的板桥隔离点指导和开展隔离点工作20多天,入住隔离点不久,就接到了岳母诊断癌症晚期的消息,考虑到隔离点当时的严峻形势,他来不及多想,整理好情绪,立即回归工作。在隔离点,他认真摸排可能发生感染风险的各个细节,制定针对性策略;他每天查找工作中的漏洞,制定整改措施。一系列的工作,保障了隔离点的规范化运行,最终实现顺利解封,他也成为疾控系统最后一个从遵义返回的人员。
从隔离点返回后,陶忠发同其他同事一起对本次疫情中隔离点运行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经验教训,先后参与了多项工作细则、工作手册方案编写,形成了一整套隔离点规范化运行管理工作指引并推广全省。
此后的多轮战疫,陶忠发又先后参加了多项方案的编写,为推动全省规范有序应对本土新冠疫情做出贡献。作为省级隔离点指导专家,在全省多次疫情现场处置和隔离点督导工作中,指导全省各地隔离点开展规范化建设管理,充分发挥省级专家指导作用,为全省各地疾控系统培养了多支具有实战经验的隔离点管理队伍100余人。
持续攻坚,做坚守初心的传防人
陶忠发不仅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冲在前线,在布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疫情处置和灾害事故救援现场,也总能见到他义无反顾、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忙碌身影,是一名久经考验的传防人。
2017年陶忠发全程参与了贵州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现场处置;2018年全程参加了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处置;2019年带队处置了贵州省首起感染源为梅花鹿的布病疫情;2019-2020年赴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进修,转战全国各地疫情现场;2019年12月,刚刚在老家举办完婚礼,陶忠发就接到了国家派往甘肃处置兰州兽研所师生布病抗体阳性事件的任务。他没有犹豫,道别新婚妻子,立即从老家赶回贵阳,直接乘机飞往甘肃汇同其他队员赶赴现场开展事件调查处置。2021年带队处置了三都县聚集性布病疫情,2022年带队处置了六枝特区历史首起布病疫情、参加了贞丰县煤矿垮塌事故的现场救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陶忠发到隔离点指导感控工作
在科研方面陶忠发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先后参与省部级课题1项,地厅级课题多项,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1项目,参与编制地方标准4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3篇,撰写专题分析材料近100余篇。2021年,陶忠发参与的一篇科研论文被高频引用,贵州省疾控中心首次进入ESI全球机构排名前1%。
“守护生命就是疾控人的初心和使命。”正是秉承这样的初心使命,工作的繁忙、家庭的压力,都没有打垮陶忠发。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陶忠发从不推诿,从不找借口,每次都“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无愧于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无愧于一名优秀的医疗卫生工作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