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息烽县人民医院依托医共体,通过县乡联动,用时73分钟,成功为一名7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手术,与时间赛跑,为老人送上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2月24日10时许,息烽县养龙司镇卫生院接诊了一位70岁胸骨下段剧烈绞痛的患者,医师立即安排患者进行检查,并将心电图报告上传至“息烽县胸痛中心工作群”。
“V1到V4导联ST段改变,查心肌酶警惕心绞痛或者是心肌梗死。10分钟后复查心电图,警惕心肌梗死超急性期。”
老人的心电图异常,顿时在微信工作群得到快速回复。结合心电图报告,息烽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生高度怀疑老人为“急性心肌梗死”。随后建议养龙司镇卫生院尽快为患者完成肌钙蛋白等胸痛三项检查,并联系县120急救出诊。
胸痛三项检查结果出来,老人被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具有死亡率、致残率特点,最佳救治时间为发病后2小时内,也是医学上俗称的黄金120分钟。
120急救车在完善首次医疗接触后,医生紧急为老人开出了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等专门为急性胸痛患者设计的急救药品“胸痛一包药”。
到达医院后,医院立即开辟绿色救护通道,将老人送往导管室。11时52分,管室正式激活,穿刺、造影、导丝通过、手术完成......从患者到达医院至血管开通医院用时73分钟,低于国际标准90分钟,老人最终转危为安。
“县乡联动,全力打通居民生命通道,得益于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和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息烽县人民医院党委专职副书记帅其均说。
息烽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开展突发心梗宣传活动
县级医院是县域内医疗服务的主力军。近年来,贵州持续强化县医院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千县工程”建设,有针对性的补齐短板弱项。目前,70%的“千县工程”县医院达到国家县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同时,加强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79家县医院新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25个,为百姓构建起一张生命保障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