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汉语课在所罗门群岛国家转诊医院综合医疗中心进行。这是援所罗门群岛中国医疗队首次在国家转诊医院开设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标志着医疗援助从“技术输出”迈向“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课程由医疗队翻译何晓涛主讲,面向国家转诊医院的十余名医护人员展开。何晓涛首先向学员介绍了学习汉语的目的与意义,分享了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紧接着,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汉语的基本构成,包括汉字的由来、拼音系统、声调规则等内容,还详细解读了教材中第一单元的日常问候用语。
整堂课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活泼有趣。课堂上,何晓涛通过互动和情景对话,帮助学员掌握“你好”、“谢谢”、“不客气”等常用语。所方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边听边学,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不少学员在课后尝试用刚学的汉语互致问候,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汉语的发音规律,也更感受到了浓厚的中国元素。也期盼将来能有机会亲自到这个美丽的国度参观学习,领会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位学员在课后表示。
第四批援所医疗队队长赵雪珂表示:“日用汉语教学只是一个起点,未来我们还计划推出更系统、深入的医用汉语教程,推动医疗援助与文化传播齐头并进。”随着中所关系的不断深化,医疗与文化的融合也将为两国人民的友谊注入更多温度与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