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血液科的走廊里,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正俯身查看患儿。她轻轻抚摸着一个小女孩的头发,柔声问道:"今天有没有乖乖吃药呀?"小女孩露出甜甜的笑容,脆生生地喊了声:"金妈妈!"
这位被孩子们亲切称为"金妈妈"的医生,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儿童血液科主任金皎。作为贵州省儿童血液病学科发展的重要传承者。30年来,在前辈们奠定的基础上,金皎带领团队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成功完成全省首例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项突破。
在推动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金皎始终秉持医者仁心,为血液病患儿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病房"。她的故事,不仅关乎医学技术的突破,更关乎一颗始终如一的医者仁心。
初心如炬:从"一张白纸"到学科奠基人
1994年的春天,刚从医学院毕业的金皎被分配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虽然当时医院还没有专门的儿童血液科,但早在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儿科前辈们就已经在贵州省率先开展儿童白血病的化疗工作了。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个月就遇到了好几个白血病患儿。"金皎回忆道,声音里透着坚定,"虽然当时我们还没有专科病房,但前辈们积累的治疗经验给了我很大信心。不过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复杂病例还是需要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北京、上海求医。"说到这里,她的语气变得沉重,"每当看到那些因为经济困难而不得不放弃治疗的家庭,我就想起前辈们开创事业的艰辛。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让我下定决心要把前辈们开创的事业继续传承下去,为贵州的血液病患儿筑起生命的防线。"
最让金皎难忘的是一个已经离世十多年的患儿。"那天早晨我正在查房,PICU通知说孩子快不行了。赶到时,家长一把抱住我,靠在我肩膀上哭。"说到这里,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在孩子离开的时刻,家长把我当做亲人,这种信任让我终生难忘。"那一刻,金皎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我的老师告诉我,'当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疗心'。这句话成了我的职业信条。"
其实,贵州的儿童血液病治疗并非完全从零开始。金皎介绍说:"当年贵州的医疗资源相对薄弱,但我们有传承。上世纪70年代,前辈们就已在贵州率先开展儿童白血病的化疗。"2012年,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金皎牵头成立了贵州省首个儿童血液科专科病房。"刚开始只有26张病床,5个医生。"她回忆道。
当被问及30年前为何选择这个充满挑战的专业时,金皎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到儿科的第一位上级医师吴医生对我影响至深。她每天7点就到病房,要求我们必须亲自为每个患儿采血、查看化验单。"她顿了顿,"有一次我漏看了一个指标,被她严厉批评。但正是这种严格,培养了我严谨的工作作风。"
更让金皎铭记的是吴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他对病人特别好,不是表面上的嘘寒问暖,而是真心实意为他们考虑。"她举例说,"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除了考虑病情,她一定会评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尽可能选择既有效又经济的方案。"
30年过去,这份初心始终未变。"如果重新选择,我可能还是会选这条路。"金皎微笑着说,"特别是看到那些原本活不了的孩子,现在都长大成人,有的甚至结婚生子了,这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技术突围: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2018年,PICU的同事急促地说:"金主任,那个血友病患儿情况危急!"她立即赶往医院。经过72小时不眠不休的抢救,团队最终用最将孩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出院那天,孩子的父母含泪握住金皎的手:"金主任,是您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贵州,金皎和团队面临的挑战远超想象。她说,"但我们有股不服输的劲儿。"那些被其他医院认为"治不了"的孩子,他们想方设法接收;那些从外地转回来的危重患儿,他们竭尽全力救治。
最艰难的是2013年开展首例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如今,她的团队已完成全省首例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首例基因治疗,参与制定了8部全国诊疗指南。通过建立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将白血病患儿的5年生存率从不足40%提升至7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者温度:病房里的"双师课堂"与"生命小战士"
每周三下午,儿童血液科的阳光活动室里总会传出欢快的笑声。十几个戴着口罩、光着头的小患者围坐在一起,跟着志愿者老师学画画。这是金皎创办的"新阳光病房学校"在上课。
不少小患者在新阳光病房学校学会了水彩画,出院时送给金皎一幅《我的医生妈妈》,画上的"金妈妈"穿着白大褂,背后有一对天使翅膀。“我们是医院唯一可以大大方方收小朋友的手工礼物的地方”,金皎打趣地说道,“白血病患儿要接受2-3年的治疗,不能正常上学。我们不仅要治他们的病,还要为他们的未来着想。”
金皎和团队始终坚持原则。"常有家长刚住院时偷偷塞红包,我们能理解他们的不安,但绝不能收。"相反,她和团队常常为贫困患儿捐款。"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金皎坚定地说,"我们要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趁火打劫。"
薪火相传:严师与"思政课堂"的育人匠心
"金主任查房了!"每到周二早晨,年轻医生们都会提前做好准备。金皎的查房以"严苛"著称,从病历书写到治疗方案,每个细节都逃不过她的眼睛。"上周那个患儿的血小板数值变化,为什么没及时调整用药?"她严厉地问道,年轻医生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个专业容错率几乎为零。"金皎常说,"你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她要求年轻医生必须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金皎虽严厉但同样注重培养年轻医生的人文素养。她的《儿科人文与医患沟通》课被学生称为"最暖金课"。课上,她会让学生模拟患儿家长,体验被告知坏消息时的感受。“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懂得将心比心。”
在她的带领下,科室90%的青年医生攻读博士,实现了医院儿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她培养的学生中,已有12人成为贵州省各级医院的儿科骨干。
"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金皎用这句话来勉励年轻医生,"当医生很辛苦,经常半夜被叫醒,节假日也要查房。但你要想清楚为什么选择这条路。"她语重心长地说:"忠诚于自己的内心,时间会给你答案。"
回望:以仁心为灯,以技术为剑
30年,足够让一个青涩的医学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30年,也足以见证贵州儿童血液病诊疗从起步到繁荣的蜕变。30年,金皎见证了医患关系的变化:"从最初家长无条件信任,到中间有过一段特别不信任的时期,现在又趋于理性。"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她始终坚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当被问及想对三十年前的自己说什么时,金皎微笑着说:"那会真的非常懵,但现在觉得,往前走,时间会给你答案。"这句话,或许正是她对所有年轻医生最好的寄语。在这条守护生命的道路上,金皎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以仁心为灯,以技术为剑,为生命守护一方晴空。
延伸阅读:健康科普知识点
"上周就接诊过一个7岁男孩,家长以为他只是牙龈出血,结果检查发现是血友病。这种病如果能早诊断,通过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正常生活。"作为儿童血液病专家,金皎特别提醒家长要警惕这些早期症状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特别是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大片瘀斑;颈部、腋下等部位出现无痛性肿块;不明原因的骨关节疼痛,尤其是夜间加重;反复鼻出血或牙龈出血不止。
此外,金皎还特别强调预防的重要性:避免让孩子接触新装修房屋至少半年;选购衣物时注意查看安全标识,新衣服要先洗涤;少吃含大量添加剂的食物;孕期一定要做好遗传病筛查等,这些都是容易引发病症的诱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