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6日),迎来“小暑”节气。“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气温高,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亦旺盛,阳盛则热,热则出汗较多,汗多则“气随汗脱”,人体阳气易于损伤,大汗及饮冷、纳凉过度,亦会耗伤阳气,悖于“春夏养阳”之理。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一方面要注意趋阴防热,不宜出汗过多,另一方面要注意适度降温防暑,不宜饮冷、纳凉过度。小暑饮食养生原则是消暑健脾、养阴生津,宜以应时且味甘淡、性质平凉的食物为主。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调整,每作息应有规律,定时起睡,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可保护生物钟不受影响。
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时间均应明确。除了要保证充足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进入小暑节气以后,天气炎热,容易使人心烦躁扰、情绪不稳,甚至发怒发火、伤神伤心,所以需特别重视精神情志的养生保健,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气平和,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出汗较多,津液损耗,气随津脱,阳气更易损伤,因此适宜进行运动强度不太大的运动,同时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锻炼,避免在烈日下运动,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同时可免阳气损耗太过,符合“春夏养阳”、夏季“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建议选择舒缓的运动或练习一些中医传统保健功法,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更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疾病预防
小暑气候炎热、潮湿,人们最容易长疮疖,中医认为治以清热解暑化湿、凉血解毒疗疮。预防暑疖,要注意个人卫生,其次是暑季适当食寒,要注意饮食忌口。
天热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夏季我们也要注意养生,预防相应疾病。
天热除了补水,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身上的这三眼“泉”,即涌泉、极泉和阴陵泉三个穴位。
1.涌泉:滋阴降火
炎热的夏季,出汗较多会伤气伤阴,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此时要注意滋阴降火。建议多按揉涌泉穴。
位置:位于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即是穴。
操作: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大力气揉20次~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作用:滋阴降火,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
2.极泉:宽胸宁神
很多人在室外会感觉热的心烦,即便是回到空调房也不会很快平静情绪,遇到棘手的工作更是容易情绪化。这个时候不妨按按极泉穴。
位置:位于腋窝的顶点。
操作: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3分钟左右;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次~50次,反复操作5遍。
作用:宽胸宁神,调和气血,缓解燥热引起的心情烦躁、情绪不稳。
3.阴陵泉:利水除湿
夏季湿气较重,一些人会出现脘腹胀满、不爱吃东西、大便稀溏,甚至水肿等症状。建议按揉一下阴陵泉。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
取穴时,正坐屈膝,用拇指沿着小腿内侧骨的内缘由下往上推按,拇指推按到膝关节下的胫骨向上弯曲凹陷处即为穴。
操作:将拇指指端放于穴位处,按揉2分钟左右,以酸胀为度。
作用:加强脾胃运化,利水除湿,调理三焦,预防夏季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小暑多雨、高温的节气特点,使消化道疾病在此时变得多发频发,而辛辣油腻饮食则更容易诱发这类疾病,此时应注意饮食清淡,在膳食平衡,营养合理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口味偏清淡的饮食方式。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饮食养生则为消暑养阴、祛湿健脾,宜吃味甘淡、性平稍凉的食物,其中淀粉含量较高的豆类、根蔬类可将其煮粥食用;口感爽脆的萝卜、黄瓜等可以调醋凉拌。选择炒制蔬菜时,宜快火少油,不宜久炖长焖。
过量饮食会损伤肠胃,尤其是进入小暑后,更不应多食、过食、大食、嗜食、暴食,否则脾胃受伤,健康受损,饮食应以适量为宜。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推荐食物:
1. 健脾:比如用荷叶、莲子、薏苡仁等煲汤或粥,祛湿解暑,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
2. 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红豆富含铁质,不仅利水消肿,还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有行气补血之功效。
3. 消暑:可以选择白扁豆、薏米、西瓜、黄瓜等食物,还需佐以葱姜蒜、香菜、韭菜等辛温之物。少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可适量吃些藕,有利于除烦安眠。
4. 宁心安神:可以在日常饮食搭配中加点浮小麦、酸枣仁和百合,三味药食同源的食物皆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尤其适合小暑时节。
5. 瓜果里的泻火经
黄瓜:黄瓜能生津止渴,清热利水,生吃具有控血脂,美白肌肤的功效,但脾胃寒的人最好熟吃。
冬瓜:冬瓜有抗衰老、减肥降脂、延年益寿的功效。它还是典型的高钾低钠型蔬菜,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大有裨益。
南瓜:南瓜滋脾胃补中气,是一年四季都可食用的温补食材。体质虚寒的人可多吃,但常腹胀的人少吃。
丝瓜:丝瓜味甘性凉,能清热利湿、凉血、化痰、止血,有助于顺气健脾、化痰止咳,但胃肠寒的人少吃。
苦瓜:苦瓜清热泻火、利尿活血,还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苦瓜中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预防坏血病、提高机体抵抗力。但其性寒凉,孕妇和脾胃虚寒的人少吃,禁生食。
1.三豆苡仁粥
材料:绿豆、赤小豆、黑豆、薏苡仁各20g。
做法:将四种原料全部淘洗干净后置锅中,加清水800~1000mL左右,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熬至食材软烂。待凉,直接食用。可依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白糖或蜂蜜调味。
功效:有清心利尿、消暑解毒之功效。绿豆味甘性寒,能清心降火、消暑解毒。赤小豆味甘酸,性平,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黑豆味甘性平,最得“肾谷”之美称,能益精明目养血,利水解毒。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能利湿健脾、除痹排脓清热。
2.苦瓜黄豆炆排骨
材料:新鲜苦瓜500克、黄豆200克、猪排骨250克、生姜3~4片
做法:先用清水把苦瓜、黄豆、排骨、生姜洗净;苦瓜去核切块,然后以盐水浸大约15分钟,黄豆浸泡两小时,排骨切成段状;然后一起放进瓦煲里,加入清水1200毫升(约6碗水量),再滴少许食醋。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1个小时,直到600至800毫升(约3~4碗水量),调入食盐少许,饮汤食苦瓜及猪排骨。
功效:苦瓜黄豆排骨汤气味苦甘、清润,具有清暑除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也可用以治疗感暑烦渴、暑疖、痱子过多、眼结膜炎等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