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援外经历,每名队员都收获满满成就满满。”……5月5日,太阳城娱乐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1批援所罗门群岛中国医疗队“重实践、建新功”先进事迹分享会,第1批援所罗门群岛中国医疗队6名队员结合援外医疗经历分享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先做朋友再谈工作,获取信任融为一体。”首次开展援外医疗工作,太阳城娱乐交流合作处三级调研员、医疗队队长周新发想了很多办法。“首先要弄清当地的情况,和当地医护人员成为亲密朋友,全心融入受援医院,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周新发说。
援所期间,第1批援所罗门群岛中国医疗队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聚焦主责主业,认真履行首派责任,用心用情服务当地患者,用医者仁心打动人心,获得了所罗门群岛社会各界的信任和尊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贵州争得了荣光。
“所罗门群岛人民对中国医生的依恋超出我的想象,当我告知门诊的病患自己即将离开时,年长的患者们拽着我的手哭了起来,当地病人还赶来送小礼物,这些都是他们对中国医生的认可,也是中所两国人民的友谊见证。”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穆琼在援所期间,还深入社区为当地居民开展首次健康体检,从制定检查方案到具体实施步骤、表格制作、宣传海报设计打印,她都亲力亲为,这项工作也得到了所方高度重视和肯定。
“去年底,在医院远程指导和帮助下,我成功开展了第一例血透患者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明显好转,当地医护及患者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这让我连日来的疲惫顿时消失殆尽。”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俊上台分享自己的援所经历时娓娓道来。援所期间,许俊累计查房800余人次,开展肾病专题培训讲座7次,累积义诊189人次,在当地报刊发表关于高尿酸血症、痛风、疟疾、肾脏疾病等科普文章30篇。一项项工作成果,都是许俊始终牢记援外医疗宗旨的体现,为当地人民充分展现了中国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和中国医疗队的良好作风。
“去年5月,我如愿拿到了所罗门群岛卫生部出具的针灸诊疗行政许可,正式开启了我在当地的中医执业生涯。”作为队伍里唯一的一名中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雷衍东一开始就面临执业困难,当地人不了解也不相信针灸,雷衍东只好跟随当地康复科技师用西医康复师手法工作,慢慢地他劝说患者接受针灸治疗,他用自己过硬的针灸技术治愈了一例例疑难患者,引来当地媒体纷纷报道,随后,当地病人蜂拥而至,门诊量大幅上升,全年门诊诊治患者2100余人次。
“我要让祖国的中医技术在所罗门群岛扎根、开花结果,造福于更多当地民众。”今年,雷衍东选择加入第2批援所中国医疗队,继续留守当地开展援外医疗工作。
“我每周都会跟随一名医生一天进行全程跟拍,协助医生在查房和接诊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进行沟通交流,或医生在进行新技术带教、专题培训时提供全程课件的文本翻译和口语指导。”援所期间,贵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赵毅全力做好医生的支援工作,翻译带教课件、各类文件、科普稿件等,拍摄记录医生工作,任务结束时,他拍摄的工作照超过4000余张。
“蔬菜在所罗门群岛是‘奢侈品’,于是我就自己开垦了菜地种了各种蔬菜,到了采收时节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菜地里的豇豆、苦瓜、西红柿、丝瓜,结了一茬又一茬,队员们不愁没有蔬菜吃了。”在分享援所经历时,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膳食科高级烹调师吴绪军侃侃而谈。作为队伍里的后勤工作人员,吴绪军身兼数职,要负责药品药械管理、出入库记录、固定资产管理等,他还在当地报刊发表了13篇中国营养美食科普文章,给当地妇女传授厨艺,让中国饮食文化在所罗门群岛发扬光大。
分享会现场,没有慷慨的套话,没有煽情的话语,6名队员用自己朴实的话语各自分享了在援所期间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感,每个队员的故事都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每个分享都是一次凝聚力量的精神洗礼,深深滋养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