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箭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少数民族乡镇医疗扶贫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省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在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医技人才的引进力度方面
(一)实施特岗全科医生招聘
1.下达特岗全科医生招聘指标,组织实施招聘。
经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意,贵州省列入国家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2017年国家下达招聘指标为150名,2018年我省组织实施第一次招聘,实际到岗105人(2019年辞职1人),其中民族地区53人,占50.48%;2019年组织实施第二次招聘,计划招聘105人,2019年底实际到岗47人,其中民族地区19人,占35.85%;2019年年底全省特岗全科实际在岗151人,另有1人因怀孕于2020年6月补检合格下文聘用,现有在岗人员152人,其中民族地区共72人,占47.37%。
2.下拨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
中央资金:2017—2020年,国家已按照5万元/人·年的标准,分四批下达我省特岗全科医生2018—2020年共三年补助资金2035万元,其中少数民族地区985万元,占48.40%。
省级资金:2018年—2020年,省级财政共按照3万元/人·年的标准,分三批下达下划我省特岗全科医生2018-2020年共三年补助资金共1323万元,其中少数民族地区708.07万元,占53.52%。
(二)推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
组织初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等考试。根据国家有关考试工作安排,认真组织了包括民族地区和人员在内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十三五”以来,三个民族自治州共16705人通过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15766人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三)执行“两个允许”,全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
2019年3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太阳城娱乐官网联合下发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三部门关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人社发〔2019〕6号),明确绩效发放方式和报批流程,要求各地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在综合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情况、人员结构、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统筹平衡与当地县(市、区)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水平。通过调整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落实人才激励政策,积极引进人才
省委、省政府印发的《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5〕18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6〕27号)等文件中明确以落实人才激励政策为着力点,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鼓励人才到基层服务:“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医学类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类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已在县级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符合上述条件的相关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以上各类引进人才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凡签订5年以上工作合同的,优先提供保障性住房,实际服务年限达到5年以上的,可将保障性住房奖励给个人。以上所需生活补贴原则上由县级财政负担,省市财政给予困难县适当补助。”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按照文件要求积极面向社会引进人才,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力度,积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进人才,不断夯实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卫生基础。
二、在不断增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方面
(一)全面完成村卫生室建设
2019年,我委全面落实国家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要求,会同省扶贫办等7部门印发了《贵州省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归纳提炼“三个三”健康扶贫标准,即医疗卫生机构“三建成”(每个贫困县建好1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每个乡镇建成1所政府办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卫生室,人口较少或面积较小的行政村可与相邻行政村联合设置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可不设村卫生室)、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每个县医院的每个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助理)医师或者全科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医疗服务能力“三达标”(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贫困县有一所县医院(中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常住人口超过1万人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卫农卫发〔2011〕61号)要求;常住人口超过800人的行政村卫生室达到《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基层发〔2014〕33号)要求)我省每个贫困县均有一所二级甲等及以上公立医院,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助理)医师,常住人口超过1万人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卫农卫发〔2011〕61号)要求;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卫生室,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村医。
围绕“三个三”健康扶贫标准,先后组织全系统6118名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摸底、三轮专项治理和“回头看”。2019年春2月11日至21日,由委班子全体成员带队,深入88个县(市、区、特区)和7个新区(开发区)的乡村两级,以健康扶贫为重点,开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全面调研,全面深入摸清情况、找准症结、摸清问题、对症下药。5 至7月,由委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委厅级领导担任每个市州的纵队长、处级领导担任每个县市区的工作队长,分三批对全省88个县(市、区),逐乡(镇)、逐村就基本医疗保障、健康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百院大战”项目实施进度缓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应用不足等开展健康扶贫专项治理;8月份再次进行点穴式“回头看”,着力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问题。在专项治理中,督促各地压实政府主体责任,通过招聘、调剂、定期派驻、定向培养等途径为全省行政村配齐合格村医,严格按照“四室分开”的要求,通过改扩建、新建、调剂等完成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在全面建成全面完成“三个三”专项治理工作中,2019年共建成419个村卫生室,其中少数民族地区287个,占比78.5%,进一步补齐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各卫生室均安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配备了诊查床、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身高体重计、出诊箱、至少50支各种规格注射器、药品柜、有盖方盘、消毒缸、污物桶、资料柜、健康宣传版等相关设备及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截止目前,我省88个县区共建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215个,有执业医师36997人;乡镇卫生院1370个,执业(助理)医师15446人;村卫生室20265个,合格村医29850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人员和能力均达到国家“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县乡村的机构及人员“空白点”全部消除。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认可,确保人民群众看病有医生、有地方。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新闻,以我省龙河村卫生室作为全国基层医疗强起来的缩影,展示健康中国建设成就。我省3个典型案例入选《中国健康扶贫研究报告》,占全国9个典型案例的三分之一。
(二)持续开展培训,不断提升乡、村医服务能力和水平
2019年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36886.44万元(中央补助资金31088万元,省级补助资金5798. 44万元),用于加强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培养,解决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的问题。根据《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等文件精神,2016至2020年期间,我委大力实施学历提升、岗位轮训、骨干培训、全科医生培养、千人支医、人才引进六大计划,加大对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全省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一是累计组织25695名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提升教育;二是遴选900名优秀村医到省医免费进修学习1个月;三是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业务骨干和村医岗位培训分别达3216人次、3394人次和10.7万人次,四是累计组织9909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培训,五是通过5+3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以及在职医生全科转岗培训等渠道,全力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培养,截止2019年底,我省全科医生8221名,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27人(含乡村助理全科);六是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均由一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帮扶,采取驻点帮扶、派人指导、定期坐诊等方式开展帮扶,目前组织4812名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驻点服务1年;七是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培训方式计划2019年-2020年完成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3132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师784名、骨干全科医生32名、护士3466名、乡村医生12392名、骨干乡村医生58名。以上项目的实施均包含了少数民族地区。
(三)积极作好村医的养老和医疗保障,让村医安心扎根基层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印发贵州省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5〕199号)明确规定,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属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乡村医生,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此基础上,贵州省人社厅、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人社厅通〔2016〕354号)就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对于符合条件的村级卫生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黔府发〔2014〕20号)规定,由省、市、县三级政府给予缴费补贴。
我委一直高度重视村医养老工作,协调各方积极推进村医养老保障工作。目前我省96个县区(含新蒲新区、金海湖新区等)中有49个县区解决了养老问题,少数民族地区中黔东南州已全面解决,其他市州正积极推进。
三、在加快规范化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
2018年省卫计委、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全面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落实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目前全省共建有县级中医医院63个,全省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成中医馆1448个,实现了全覆盖。
下一步省中医药管理局将积极推动公立中医院参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中医医疗集团和联合体建设,鼓励和引导中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快中医院与“中医医疗联合体”医院的深度对接。增强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应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馆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规范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鼓励社会资本兴办中医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加快培训具有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健康管理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公共营养师等并持证上岗,规范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诊疗需求。
四、在形成高效顺畅的医共体运行机制方面
按照国家的相关部署和安排,县级层面主要实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目标是建立新的整合型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太阳城娱乐官网、省中医药管理局已于2019年6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卫健函〔2019〕115号),要求全省各县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牵头、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行政、业务、人员、财务、药械、绩效“六统一”管理,重组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形成资源和服务的上下贯通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促进分级诊疗。目前全省各地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正逐步探索和推进中,有65个县已开始实施,共启动建设118个紧密型医共体,纳入乡镇卫生院803个,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1个。当前医共体建设仍存在一些政策和管理的问题,但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才能完善,我们将继续按国家要求稳步推进,并扎实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共体建设工作。
五、在充分运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方面
2016年我省启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18年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1836家(包含民族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全部接入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成国内目前最大的远程医疗专网。老百姓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够得到县级、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2019年,我省在贵阳市南明区、毕节市七星关区、黔南州罗甸县选择了1500个村卫生室开展远程门诊试点,探索提供远程健康知识咨询和远程培训等服务,努力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下一步,我委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和村卫生室远程门诊试点情况,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探索在村卫生室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供智慧医疗服务。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送审稿)》已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完毕,正在按程序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结合我委工作职能,在即将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卫生健康将重点关注以下工作。
深入实施新一轮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服务能力和优质品牌资源“两个不足”的突出问题,增强人民健康服务新能力。完善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长效机制,健全贫困群众医疗保障兜底机制,建立贫困地区健康危险因素防控长效机制。实施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共同体建设。按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指引,从建设规划等十个方面全面规范乡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居家旅游医疗保障水平,对旅游景区、避暑休闲目的地、乡村产业聚集地等加强应急急救、紧急医学救援设备配置和能力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门诊医疗服务、急诊急救,中医药和康复服务、检验检查服务能力建设,符合相关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可参加二级医院评审。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纵向向村级延伸,建立村卫生室远程门诊,努力实现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加强疾控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好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综合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乡村等“健康细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发展乡村健康医药产业、中草药种植业,推动健康医药产业成为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做优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乡村健康养老产业。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我委将根据您们的建议,在不降低要求也不拔高标准的前提下,全面完成健康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同时积极思考并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在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委将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