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心理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组织领导”的建议
2016年,国家22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多部门联合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我省也成立有重大疾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精神疾病和心理服务工作。村(社区)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一老一小”活动室、四点半学校等场地,充分发挥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等作用,鼓励动员他们为空巢、丧偶、失能、失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方面心理健康服务。2019年开始,我省在六盘水市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整合卫生、教育、司法、公安等部门心理人员,对辖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我省已经纳入社区管理的范畴,专业医疗机构每季度定期随访,进行管理和治疗的指导,目前社区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及精分患者服药率分别达到94.69%、88.09%、89.52%、64.15%、89.06%等都达到较高水平,超过国家指标要求。
二、关于“完善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建议
一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每年在一些卫生健康宣传日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折页、开展讲座、拍摄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对大众进行心理健康素养宣传。当前,我委已将“积极发展老年健康产业”工作纳入“十四五”专项规划,并明确提出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多样化健康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贵州省定为老年健康西部行的项目点,制作了《老年健康核心信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大学等,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基本预防、失能预防、失智预防等宣传服务,开展医务人员、志愿者义诊和上门健康综合评估和健康指导等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我省37个城市社区项目点、农村10个项目点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实施“社会工作助力医疗保障”项目。
二是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省民政厅制发了《关于开展2020年省级福彩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四助”项目申报工作的公告》,安排资金支持“社会工作助力基层治理”“社会工作助力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助力戒毒康复”“社会工作助力医疗保障”等4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其中“社会工作助力医疗保障”子项目由贵州省心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项目实施地为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同时,依托此项目在贵阳市云岩区盐务街街道设立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为辖区居民开展上门探视、生活救助、医药服务、临时照护、心理援助、协助康复等工作。对贫困重病患者、贫困精神障碍患者,以及一户多残、以老养残、重度残疾、单独居住残疾等特殊困难家庭,及时提供专业服务和必要的帮助。
三、关于“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省民政厅每年举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和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近5年内参训人员近2500名,逐步培养壮大我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参训人员从民政领域逐渐延伸扩大至公安禁毒、司法矫正、卫生健康等多领域,为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交流协作积极创造条件。同时,省民政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等15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拓展社会工作领域、夯实基层服务基础、突破人才发展瓶颈。明确提出“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应占该类单位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30 以上”;“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设置比例应占该类单位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 20 以上”;“医院、学校、卫生健康服务机构、法律援助机构等可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事业单位,应当设置一定比例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岗位”。
四、关于“增大政府投入,建立评估机制”的建议
目前省委政法委要求有条件的村综治中心要建设心理疏导室或者纠纷协调室,经费由县级财政承担。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开展心理健康评估调查,了解我省焦虑、抑郁、老年痴呆的患病情况,并抽样调查居民心理健康素养知晓率,并定期开展评估。
再次感谢您对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积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人员的培养、形式多样开展健康教育,多方面筹措资金,提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健康贵州建设。
太阳城娱乐官网
2021年7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陆婧;电话:0851-868222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