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礼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贵州省中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全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保护、传承、发展的关注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牢传染病防治基础”的建议
为支持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按照《财 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下达2020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财社〔2020〕99号)、《国家卫生健康委 财政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0〕303号),2020年下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资金5400万元,用于54家县级中医类医院的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
下一步我委将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我省的省、市、县级中医医院的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
二、关于“重视人才培养,夯实传染病防治能力”的建议
太阳城娱乐始终高度重视做好疫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疫病防治人才培训。收集一批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题培训视频课件,并要求全省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开展免费培训,累计培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二是建设优质中医馆。积极开展全省中医馆、省级示范中医馆、省级优质中医馆建设项目,并要求项目单位根据传染病防控需求,突出中医疫病防治特色。三是认真抓好培训。及时掌握各地中医药主管部门开展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形式,总结培训经验,为后续开展培训提供参考。四是设立发热门诊。要求全省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必须设立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感染科等科室,现全省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已基本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下一步,我委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重要指示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特别是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采取师承教育、集中培训、学习进修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中医疫病防治特色人才。二是遴选涵盖中医疫病、急诊急救、中医骨伤、重症医学等学科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建立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加强中医疫病防治和应急人才储备。三是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录制的疫病防治精品视频课程,面向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开展全员培训。灵活采取线下授课、现场培训或线上培训等方式,对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相关科室的骨干人才开展分类培训。四是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中医学类专业温病学等经典理论课程比重,设置中医疫病相关课程,增加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教学内容,并支持建设一批中医疫病相关重点学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
三、关于“健全落实防控制度,提高传染病防控效能”的建议
依托现有中医医院,我省建设一支中医药特色优势鲜明、综合救治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较强的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更好发挥中医药在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紧急医学救援中的独特作用,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定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疫病防治基地依托中医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定为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依托中医医院。
四、关于“研究制订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指南,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有力有序推进疫情排查、患者救治、物资保障等防控各项工作,抗疫成效显著。中医药在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制定疫情防控贵州中医药方案,相继出台《贵州省病毒性肺炎中医药防治参考方案》等8个疫情防控文件,启动养阴解毒汤等3个新冠肺炎院内制剂应急备案,预防用中药方剂和中成药纳入医保,61种对疫情防治有效的黔产药品纳入防控用药。中医药深度介入,全程救治,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成效,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了中医力量。
再次感谢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积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总结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切实弥补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完善中医药防治指南,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太阳城娱乐
2021年7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袁刈;联系电话:8682468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