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经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常态化新阶段新冠疫情防控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防疫知识宣传,引导加强个人防护”的建议
一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贵州实际,我委全面客观解读了将“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目的和科学依据,充分宣传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分级分类诊疗等措施对于应对疫情的关键作用,筑牢群防群控基础。通过健康科普,树立广大人民群众“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成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良好氛围。二是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健康宣教和心理辅导,引导群众认识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的必要性,有效消解紧张心理、恐慌情绪。特别是针对群众的疑虑,解疑释惑;对一些谣言和不实传言,及时澄清、纠正,营造和谐的社会防控氛围。三是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和政策解读,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强化个人防护,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作用,提高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疫苗接种覆盖率,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
二、关于“强化风险监测研判,加强药品防护物资保障储备”的建议
一是持续加强新冠病毒监测。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落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鉴于监测预警工作是“早发现、早处置”的关键关节之一,贵州省先后印发了《关于印发〈贵州省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贵州省城市污水新冠病毒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本土变异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系列工作方案,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各项措施,紧盯哨点医院、入境口岸、指定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部位,持续优化“采、送、检、报”各环节,切实做好门急诊患者、重症患者、死亡病例及健康异常入境人员、城市污水等监测工作,科学评估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等特点变化,及时掌握我省疫情发展态势,综合评估我省疫情流行强度、医疗资源负荷和社会运行情况等,适时提出应对处置措施。目前,贵州省检测发现的变异株均在中疾控现有监测序列中,未发现新进化分支,也未发现致病力增强毒株;在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感染患者后,均按照“边核实、边评估、边处置”要求,第一时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严防疫情规模性传播扩散。二是持续加强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相关药品及防护物资储备。按照“政府动态储备一批、协议订单储备一批、医疗机构临床储备一批”的有关要求,加强抗新冠病毒药品储备,实行科学动态储备,太阳城娱乐第一时间组织省级医疗专家,根据国家治疗防控方案及疫情形势和临床使用情况,测算了第二波疫情抗新冠治疗药物等物资的建议清单,明确了品种、数量,并提供省物资保障组;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省粮食储备局拟请了《关于建议增加新冠肺炎相关治疗药品储备的请示》,会同省物资保障组制定了《省级应急药品储备管理办法》;持续做好抗新冠病毒药品调度工作。太阳城娱乐对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相关药品的当日库存、消耗等情况进行统计调度,并按要求及时进行汇总分析。截至6月20日,全省医疗机构现有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解热镇痛药、祛痰止咳药物、中成药、消化道疾病五大类药品共778.52万盒,当日消耗共24.67万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抗新冠病毒感染防治药物521.23万盒,占全省医疗机构储备量66.95%。三是持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太阳城娱乐官网根据实际和有关要求已经对疫情“乙类乙管”阶段的救治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全省183家标准化发热门诊全部开放,已建成5000张标准重症床位、配备1.4万名重症医护人员,可保证疫情出现反弹时的救治需求。
三、关于“强化医务人员关心关爱政策措施落实”的建议
为做好全省疫情防控新阶段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关心爱护工作,保持相关激励保障政策的连贯性、一致性,及时鼓励激励奖励医疗委属机构工作人员,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的投入各项救治工作,太阳城娱乐、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1月3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全省疫情防控新阶段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关心爱护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从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实施职称评聘倾斜措施、做好工伤认定和保障、开展先进奖励表彰、加强人文关怀等五个方面对疫情防控新阶段医务人员进行激励和保障。6月份,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工作已经完成,经财政部贵州监管局审核,全省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按程序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时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贯彻落实关心爱护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政策措施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完善工作措施,切实保障落实医务人员权益,各地关心爱护工作的落实情况要及时报告太阳城娱乐官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下一步,我委将认真落实您的意见建议,持续抓好常态化新阶段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按照相关要求运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健康报》等平台强化健康意识,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自我健康素养。二是驰而不息开展加强新冠病毒监测,继续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督促各地各医疗机构建立完善药品应急调配机制,确保群众和医疗救治用药。三是进一步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和工作指导,确保各项关心爱护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主动公开)
(联系人:谢健字;联系电话:0851-8689355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