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在新起点上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特别是志刚书记、谌贻琴省长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143次对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春节期间专门看望慰问医务工作者,在首个“中国医师节”亲切接见“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特殊贡献奖”代表和全省第二届“百名优秀医生”,并跟大家亲切合影留念,充分彰显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卫生健康工作者的深切关爱和殷切厚望。全省卫生健康系统遵照志刚书记、谌贻琴省长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迎难而上、排难而进,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1133工程”,3项工作在全国率先,7项工作排名全国第一,10项工作位居全国前列,32次在全国性会议作交流发言,29次全国性会议到贵州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及司局级同志46人次到我省调研指导,全省卫生健康事业赢得了新起点的新开局。
一、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亮点纷呈
(一)凝练践行“十个坚持”新思路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特别是志刚书记、谌贻琴省长关于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新观点、新部署,创造性地将其凝练为“十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习近平健康中国建设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二是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大健康产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突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四是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主攻方向,保障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五是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补齐卫生与健康事业短板;六是坚持用好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七是坚持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医学理念相融相通,中西医并重,落实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走好医学发展的科学之路;八是坚持统筹协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增强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九是坚持生育政策与其它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十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营造尊医重卫良好氛围),成为指导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发生深刻变革的最新理论成果,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高度肯定和系统内外的广泛认同。
(二)全面实现健康扶贫“五个全覆盖”
如期完成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兑现了省政府向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农村中小学医务室标准化诊疗设备配置、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远程医疗体系建设、疫苗数字化监控系统建设全覆盖。
(三)创新开辟远程医疗“贵州路径”
率先在全国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率先在全国出台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2016年以来,全省远程医疗服务总量41.8万例,是之前历年总数的1306倍,2018年达23.6万例,是应用成效最明显、服务量最大的一年。通过远程医疗累计节约医保、群众自付医疗费用及外出就医产生的交通、食宿、误工等生活费用约3.8亿元。央视《新闻联播》作了长达2分钟的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头版报眼位置进行了重点报道。
(四)深入推进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
全省建成“2+5”和“2+3+N”重点专科1092个,新增诊疗项目1408项;探索创新党建引领“组团式”帮扶台江模式;在全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考核中,我省排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全国第一,台江县、紫云县人民医院分别排受检医院第一和第三。大力实施“黔医人才计划”,共培训医院管理和学科骨干230名。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54名院士、1116名核心专家加入,37名院士在贵州建立43个工作站(室),在贵州聚集了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
(五)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
组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提升教育1.7万人;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和业务骨干培训1.6万人次,村医岗位培训10.7万人次;培养全科医生6108名,招聘特岗全科医生104名;组织3612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驻点服务1年;落实资金1500万元对引进人才效果较好的县给予奖励。创新实施退休医师返聘“银龄计划”。102个“百院大战”建设项目已建成29个、主体完工40个。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示范县9个、省级示范县40个。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与2015年相比,基层注册医师增长29.74%、注册护士增长44.34%,总诊疗人次增长23.82%。
(六)率先在全国初步建成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省、市、县、乡、村五级相应设置了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基地、站、点、联络员。基层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达100%,突发事件处置及时率达100%。
(七)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
连续两年排全国第四,获国家奖励2106万元;在省委改革办第三方考核评估中,省医改专题组名列42个省级改革专题组第4名。遵义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表彰。
二、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一)大力实施“1133”新工程
将年度全省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抓手归纳为“1133工程”,找准了开局之年全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举全系统之力深入推进落实,全面攻坚克难,取得明显成效。
(二)健康扶贫夺取新战绩
一是中央巡视组、国务院大督查反馈问题得到全面整改落实。坚决对标对表中央要求,对健康扶贫政策进行了梳理和规范。新农合省内跨市州异地就医全面实现即时结报。二是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健康扶贫工作考评位列全国第六。14个贫困出列县健康扶贫考核均以高分过关。三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巩固。全省339.45万人次住院享受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政策,获补偿57.45亿元,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90%。集中救治13种大病患者7071名、补偿5.33亿元,免费救治白内障患者9430名、补偿4641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四是动态跟踪管理贫困人口健康信息。逐户逐人核实比对信息,逐县分析因病致贫返贫原因和疾病谱。五是组织开展系列健康扶贫活动。在66个贫困县开展了2次“万医下基层”健康扶贫大型义诊,共诊治23.72万人次。深入实施“医农结合”,全省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贫困县农产品占比达72%,名列省直部门前列;建立贫困地区“定制药园”3.4万亩。六是加大对贫困地区支持。投入6.9亿元对14个深度贫困县卫生健康事业重点扶持。全力将紫云县大营镇、晴隆县三宝乡卫生院打造为全省标准化模板。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深化医改结出新硕果
一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全省二级及以上政府办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45个县(区)出台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56.88%,同比增长2.06个百分点。二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深化。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省委召开全省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推进会,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市县全部建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持续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全省药占比24.21%,同比下降3.24个百分点。5个市(州)调整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9个市(州)全面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落实5亿元奖补资金积极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完成全省194家公立医院融资租赁清理排查。余庆医改经验在全省全面推广。全省公立医院推行3种支付渠道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三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巩固完善。所有城市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达100个,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按病种付费达149个。四是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全面实施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全省组建19个药品采购联合体,采取省级储备和市场撮合方式确保短缺药品供应,调低18个抗癌药品价格。五是全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加快建设。全省查办卫生违法案件20221件,总数全国第三,人均查办案件数全国第一。
(四)公共卫生实现新作为
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437.90/10万,低于年度500/10万的防控目标。流感监测与防控的暴发疫情报告管理、监测点医院管理、网络实验室检测能力全国第一;艾滋病检测数占常住人口比例27.1%,位列全国第四。实现居民健康素养电子化监测市州全覆盖,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2.47%,高于西部平均水平。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与健康——肿瘤防治”国际高峰论坛并首次发布《贵州省肿瘤登记年报》。印发《健康贵州建设2030行动纲要》《贵州省国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实施方案》。全省地氟病防控、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辅助决策系统建设、慢性病营养监测、免疫规划、麻风病防治、寄生虫病防治等工作全国领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体系。实现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全覆盖。建成省、市、县三级重点职业病风险监测体系,9个市(州)全部建立职业病鉴定机构。
(五)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强力推进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全力做好省内重大活动和会议的医疗保障。修订实施《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开展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和“十三五”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积极实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计划。全省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共1314家,配置率达90%以上。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计生协组织网络体系,救助唇腭裂儿童数量累计达3960名,全国第一。全面落实《中医药法》,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491个。推动贵州铁皮石斛、天麻等列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完成200个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300个农村幸福院项目。加快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建设试点,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大讯飞集团、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干部保健、离退休干部服务、对外交流合作、“放管服”改革、安全生产等工作扎实开展。
(六)队伍建设展示新形象
成绩不是等出来、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一年来,全系统1名委党组成员转任正厅长级重要岗位,1名委副主任提拔为正厅长级,4名委机关处室负责人、2名事业单位处级干部、2名市州卫生计生委主任获提拔。全系统30个(次)单位和38人(次)获全国、全省性表彰奖励,如:福泉市医改获《中国卫生》杂志社“2018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提名;台江县人民医院院长汪四花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湄潭县村医雍元书获全国“最美医生”,并与省人民医院查艳获“中国好医生”;徐荣等6人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叶贤伟等16人入选省委宣传部“脱贫攻坚群英谱·健康卫士”、王兴敏等4人获“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
2019年2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