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城娱乐

  •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十三五”期间和2020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一、2020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基本情况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大考,全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

一是助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查、防、控、治、保、导”六位一体“贵州战法”,在全国率先实施集中隔离集中救治、重点人员全面核酸检测等重大举措,圆满完成援鄂抗疫重大政治任务。进入常态化防控后,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全面落实“十个加强”“六个严格”,完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发热门诊等“九大项目”投入使用,大力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实操培训。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稳妥有序推进。截止2021年2月8日,共完成核酸检测1010万余人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66.9万人123.6万剂次,已连续358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有力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二是健康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开展“9+3”县(区)健康扶贫挂牌督战,查漏补缺,历史性消除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和能力“空白点”。为759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设施设备,并配齐医务人员,搬迁群众看病就医有保障覆盖率100%,在国家考核中“零问题”。

三是卫生健康工作再创佳绩。在全国率先将综合监管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考核纳入政府绩效目标考核体系。综合监管督察得到国家督察组充分肯定。首次开展三级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和医院管理“双千分制”双线考核,长顺县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和免疫规划不断深化,全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410.70/10万。10次在全国性会议作交流发言,8次全国性会议到贵州召开,国家有关部委司局级同志21人次到我省调研指导,330人次、145个单位受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表彰。

二、“十三五”期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基本情况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全系统抢抓发展机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坚持预防为主,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行稳致远,创新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卫生健康“十三五”顺利收官。2020年与2015年相比,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1.8人提升到2.73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15人提升到3.64人、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从0.53人提升到0.67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从0.91人提升到2.12人;孕产妇死亡率从24.64/10万下降到15.9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2.22‰下降到7.47‰,婴儿死亡率从8.67‰下降到5.0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卫生健康事业迈上了新台阶,率先实现“五个全覆盖”“五个全面建成”,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三甲医院增至35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和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

(一)聚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全力推动打赢健康脱贫攻坚战。健康扶贫“三个三”全面达标。深入所有县逐乡逐村开展调研摸底、三轮健康扶贫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回头看”,开展“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健康扶贫系列行动,实现每个县至少建有1所二甲以上公立医院,且每个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乡镇建成1所政府办卫生院,且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助理)医师或者全科医师;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基本医疗有保障”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减贫因病致贫返贫人口71.8万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坚持把家庭医生签约作为健康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持续推动,已签约并规范服务四类重点慢性病患者共66.1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应治尽治。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共救治15.76万人。组织开展“万医下基层”大型义诊巡诊活动12次,组织9.3万余名医疗卫生专家为群众服务116万人次。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一站式”结算全面落实。东西部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深入实施。683家省外医疗卫生机构与我省1649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实现所有中医医院、贫困县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覆盖。55名院士、1305名专家加入“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建立院士工作站(室)44个。“黔医人才计划”培训医院管理和学科骨干430人,“银龄计划”引才1078人。开设“协和班”“南山班”。医农结合深入开展。全省196家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农结合,累计采购省内农产品3.3万吨,占医院采购总量的93.8%。在筑委属医院开设7个消费扶贫专馆,贵阳市、遵义市、省人民医院、贵医附院、遵医附院、省二医、中医二附院等地区和单位创新形成农产品购、送、存、供一体的服务模式。

(二)聚焦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全力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档升级。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大幅增加。创新实施“五个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百院大战”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条件,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数增加6.8万张,每千人口床位数从全国倒数第四跃升至全国第五。全省三级医院从51家增加到68家,每个市州至少有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所有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二甲以上水平,所有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行政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卫生人才队伍不断优化。核心专家、省管专家从35人增加至41人(其中核心专家5人),获国务院津贴8人、省政府津贴17人,评聘卫生专业二级岗位10人、三级岗位29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含西医和中医)累计招录4150人;完成中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8825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1520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5196人。线上线下培训基层卫生人员19万余人次。开展3629名村医中专学历教育,95%以上村医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医疗科研能力稳步提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1个、省部级项目1095个,委级科技基金项目评审立项784个。获批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肺脏免疫性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签定“群医学”学科建设项目合作协议。成立国家口腔疾病、血液疾病、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和贵州省癌症中心、贵州省精准医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新建医学重点学科18个。医疗服务监管持续加强。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实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院感防控列为医院绩效考核“一票否决”。

(三)聚焦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全力推动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疾病防治取得新成效。全省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连续五年控制在500/10万以下,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我省成为全国第九个消除疟疾的省份。创建慢性病防控国家级示范区10个、省级24个。37个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达到控制标准,其中29个县达到消除标准;4个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县达到持续消除标准。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基本建成。建成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突发中毒事件移动处置中心、省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初步建成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2支省紧急医学救援队、2个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及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省化学中毒和核辐射救治中心,组建12支航空紧急医学救援队,成立县乡紧急医学救援站点、配置村级联络员。食品安全与国民营养有序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现区县全覆盖,在全国首批开展铁皮石斛、灵芝、天麻食药物质试点风险监测。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40个,备案企业标准3232个。牵头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酒类地方标准跟踪评价。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职业病防治体系逐步建立。建成省、市、县三级重点职业病风险监测体系,职业健康执法和危害因素监测实现县级全覆盖,9个市(州)全部建立职业病诊断机构。尘毒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尘肺病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开展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普查,完成建国以来尘肺病患者的回顾性随访调查。职业病报告病例数连续4年下降。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新创国家卫生城市12个、国家卫生县城39个、国家卫生乡镇527个,国家卫生乡镇数量从全国最后一位跃升至第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87%提升到18.83%。

(四)聚焦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全力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2016、2017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连续两年排全国第4,余庆县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余庆县、遵义市、福泉市、长顺县先后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建立。4家医院纳入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在42家医院开展省级试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35个县纳入国家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其中2个市州整市纳入试点),77个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推进23个城市医疗集团、20个专科联盟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加快完善。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出台我省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不低于70%和60%。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建立完善省市县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综合监管制度基本建立。综合监管部门协调机制升格为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成员单位由21个充实到33个。创新实施“督医”“双随机”“互联网+监管”机制,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监督,全面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强化全行业全流程监管,违法案件查办数量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前列。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成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开展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公立医院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级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切实增强。

(五)聚焦信息技术应用,全力推动互联网与卫生健康事业融合发展。远程医疗应用不断深化。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突破160万例次,节省群众看病就医各类费用超过6亿元,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同志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点赞的唯一省份唯一工作。“互联网+医疗健康”基础不断夯实。深入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互联互通试点,推进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信息系统全覆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进一步夯实,推动全省健康医疗数据汇聚、融通、应用。“互联网+行业治理”不断增强。优化数据汇聚通道和功能,实现240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监管数据汇聚,214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完成实时监管接口对接,全面加强医疗服务和药品使用监管。“互联网+便民惠民”不断丰富。建成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所有县级以上政府办公立医院全部接入平台并提供预约挂号服务,累计提供服务568万次。网上生育登记、出生医学证明查询和补发、健康档案查询等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六)聚焦中西医并重,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中医药作为强省战略,将省中医药局升格为副厅级机构,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省中医药条例》即将颁布实施。各级财政投入22亿元支持省市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中医馆标准化建设。中医药体系不断完善。实施“三年提升工程”“中医振兴提升工程”,新增三级中医医院6家,建成县级中医医院8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1227个。建成国医大师工作室、全国名中医工作室等79个。在全国率先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全省共评定“定制药园”建设示范单位37个,累计带动中药材销售年产值超10亿元。1家企业入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8家企业入围中国中药企业百强。中医药科技攻关推陈出新。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20个、省级重点专科280个。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专项科研课题747项,完成苗医慢性疼痛诊疗技术标准55项,制定苗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及临床诊疗术语107项、苗医保健技术标准7项。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国医大师”实现“零”的突破,全国名老中医增加3人、贵州名老中医达到70人。引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582人,建成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7个、培养学员2906名。

(七)聚焦生育政策平稳实施,全力推动人口均衡发展。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修订《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面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计生特殊家庭扶助金标准从每人每月605元提高到810元。投入利益导向资金13.05亿元,惠及623.64万人次。出台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建成公共场所母婴设施1046个。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填补省级妇幼保健院空白,省市县三级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妇幼保健机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农村地区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所有县(市、区),乳腺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率达98.76%和96.14%,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受益儿童近90万人。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15年的13.44/万降至10.96/万。老龄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完善。3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老年病科,贵阳、安顺建立老年病专科医院。贵阳、遵义、铜仁纳入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28家、省级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单位67个、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试点46个、安宁疗护试点28个。

(八)聚焦群团改革,全力推动计生协工作创新发展。省计生协改革融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全局。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计生协组织网络体系。大力实施“五大幸福计生行动”“四大扶贫工程”等,帮助6960户计生贫困家庭发展生产致富,免费救治唇腭裂儿童累计4464名,资助计生困难家庭子女3.78万人,救助计生困难群众3886人次。募集人口健康基金4.1亿元。建成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示范点1647个。

与此同时,统筹抓好“放管服”、干部保健、离退休干部服务、安全生产等工作,获得各方肯定和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太阳城娱乐官网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太阳城娱乐官网.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

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 太阳城娱乐平台官网 全国最大的赌博平台 赌球平台推荐 十大赌博正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