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省卫生应急工作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的指示要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个坚持”为引领,紧紧围绕“789健康行动”,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提升工程,不断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努力开创卫生应急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
1.继续完善省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初步实现指挥调度、应急值守、日常监管、视频会商、资源管理、应急评价、在线培训和模拟演练等功能;
2.依托省人民医院建成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队(贵阳);
3.依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成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队(遵义);
4.依托省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建成贵州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
5.依托省第二人民医院建成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6.依托省第三人民医院建成贵州省化学中毒和核辐射救治中心;
7.率先在毕节市、黔西南州等建成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8.继续推进市、县两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120急救中心)和县、乡级紧急医学救援站点建设;
9.全力推进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试点工作;
10.大力推进公民自救互救和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计划的实施,编辑出版公民自救互救知识读本和紧急医学救援知识读本;
11.加快推进航空、水上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建设,开展航空救援培训;
12.制订《贵州省急救车管理办法》;
13.制订《贵州省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行动计划(2020—2030)》;
二、切实加强卫生应急体制机制建设
14.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设置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完善卫生应急组织构架;
15.修订完善《贵州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贵州省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贵州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贵州省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机制》;
16.各级要做好预案机制的建设与管理,修订完善本级相关预案;
三、扎实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
17.各级要抓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监测、风险评估、
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等工作,确保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预警预报率、报告及时率、处置及时率均达100%;
18.各级要强化鼠疫、新冠肺炎、人禽流感等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
四、切实做好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19.各级要强化卫生应急值守、预警响应、突发事件报告和应急救援工作;
20.各级要认真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21.各地要加强重大活动、重要节日以及特殊敏感时期卫生应急保障工作;
五、大力提升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建设
22.各地要加强国家级,省级,市、县、乡、村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站、点、联络员的队伍能力建设;
23.组织开展全省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24.指导各市州开展不少于1次专业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和1次综合性卫生应急演练;
25.组织国家、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开展军事训练;
26.组织市、县卫生应急队伍开展野外生存训练;
六、巩固推进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
27.巩固和提高基层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成果,开展基层规
范化建设回头看和督导检查;
28.推进省、市两级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
七、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建设
29.修订完善《贵州省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各级要充实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30.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用机制和能力储备机制。
八、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卫生应急工作重要性,有效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并按照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到人,逐级压实工作责任,逐项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业务部门全力落实的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任务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
(二)加强应急队伍素质培养,不断完善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建立实用高效的应急培训体系,制定系统完整的培训、演练方案,加强对现有应急队伍专业培训和演练,切实全面提高应急队伍相关知识储备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同时制定阶段性、持续性、针对性的应急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对专家型、复合型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引进、培养和储备,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应急救援人才队伍。
(三)做好经费保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与政府和
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应急物资储备房屋的新建(扩建)、实验室相关设备配置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能化、网络化的信息中心、数据库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
(四)加强宣传引导,提升防范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预期,同时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短信、各类APP等形式,向大众普及自救与互救等卫生应急知识,有效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组织卫生应急演练、救灾防病健康讲座、防灾减灾宣传和卫生应急“五进”(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等活动。
2020年4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